在經濟發展的新常態中,不少泉屬異地商會積極創新求變,為會員排憂解難,不遺余力做善事,涌現出了許多泉商組織的典范。長三角惠安·泉港·臺商區商會自成立以來,充分發揮商會資源優勢與平臺作用,積極配合家鄉政府開展招商宣傳和項目推介活動,認真宣傳推介家鄉的投資環境和發展戰略,激發企業家回鄉創業的熱情。
商會為四個咨詢委員會授牌
互通互助 搭建平臺
讓會員獲得商機和福利
商會是使資源得到最優配置的一種社會團體組織,是市場經濟條件下,實現政府與商人、商人與商人、商人與社會之間相互聯系的重要紐帶。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后,不少大惠安地區的人紛紛到長三角地區投資創業,涉及建筑、房地產、石材建材、幕墻干掛、高新科技等十幾個行業和領域。幾十年來,這些在外創業人士熱切盼望盡快成立一個商會,并以此為平臺,更好地服務和促進長三角與三地經濟的互動及社會事業發展。
2013年7月,長三角惠安·泉港·臺商區商會正式成立,商會以上海為中心,輻射包括江蘇、浙江、安徽三省28個地級市,并以商立會,以信服人,以和為貴,全力為會員排憂解難、協調關系、調解糾紛,維護會員在社會生活和經營活動中的合法權益。
近年來,長三角惠安·泉港·臺商區商會通過不斷加強自身建設,構建服務體系,實現“以商養會”。為此,商會設立了秘書處、辦公室、會員工作部、財務部等部門,建立兩個基金,即惠商投資基金,公益慈善基金;兩個中心,包括金融服務中心和經濟互助中心;四個專家咨詢委員會,即醫療衛生咨詢委員會、教育咨詢委員會、法律咨詢委員會、商會咨詢委員會,為廣大會員和家鄉提供周到的服務。長三角惠安·泉港·臺商區商會會長黃世杰介紹,商會將會員企業的資源、力量、資金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在發展過程中吸納各種資源、人才,拓展人脈,信息共享,在整合資源的過程中也為會員帶來商機和利益。
商會不僅要為企業發展排憂解難,同時也要為企業承擔社會責任。面對經濟的下行壓力,許多企業都陷入經營困境。據介紹,商會通過經濟互助中心,共協助20多家企業解決短期資金難題,助力企業平穩發展。會長黃世杰個人更是出資了1000多萬元借助給商會會員,切實幫助會員的企業渡過難關。
熱心公益 回饋桑梓
為家鄉做好事辦實事
“長三角惠安·泉港·臺商區商會以‘取之社會、用之社會’之道,積極架設長三角和家鄉‘一縣兩區’通暢的信息管道和發展平臺,引鳳還巢,組團投資家鄉建設,促進家鄉特色品牌及優勢產業發展。”作為商會的領頭人,會長黃世杰帶頭回鄉投資、捐獻善款,回報桑梓。
2014年12月,為了有效推動長三角地區大惠安籍企業“回歸創業工程”活動的開展,商會組織了46家會員企業負責人組成回歸創業考察團,回家鄉實地考察。在考察期間,長三角惠商慈善基金會召開了公益慈善座談會,旨在向一縣兩區慈善總會學習經驗。
熱心公益、回報桑梓一直是泉屬異地商會所堅持踐行的傳統。據悉,長三角惠安·泉港·臺商區商會自成立以來,聯系上海20多家三甲醫院,積極為廣大會員親友及來自泉州地區的鄉親在滬求醫、找醫療專家給予幫助,每天至少接待2~3名疑難病患,如今已為商會、家鄉病患者提供2000多人次的醫療(尋醫、找專家)對接工作。同時,針對一些困難個體,商會注重救急解困,伸出援手,幫助其籌集醫療費用。
商會秘書長黃治生介紹,去年商會還組織了兩場大型的慈善公益活動,回報家鄉父老鄉親。首先是組織商會的醫療咨詢委員會的專家團隊為惠安·泉港·臺商區的廣大鄉親舉行義診;其次是為家鄉十幾萬石雕產業人員進行肺功能檢測的大型健康公益活動。今后商會還將根據情況,組織其他公益活動,更好地回報家鄉父老。
□今日泉州臺商投資區 記者郭慧杰 通訊員黃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