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9月23日訊 9月22日清晨5點半,天剛蒙蒙亮,肖淑珍就把兒子叫醒,大約1小時后,她已經拉著兒子趕到泉港區南埔鎮惠嶼島碼頭。這一天,包括兒子在內的25名島上孩子,要搭船到對岸的肖厝村渡口,再轉半小時公交車到泉港區第三實驗小學讀書。
在兩個陪讀老師的護送下,孩子們安全抵達岸邊
和其他趕到碼頭送孩子上船的家長不同,肖淑珍還要一路護送所有孩子抵達學校。早在6年前,惠嶼島上的小學撤并后,島上的學生們只能趕20公里路去上學,每周一周五往返一次。為了孩子們路上的安全和日常生活,惠嶼村票選2位陪讀老師全程陪護,人緣好、口碑佳的村民肖淑珍和連彩紅高票當選。
本來,孩子們每周返校搭乘的都是“泉港號”渡輪,昨天一早“泉港號”出故障,他們只好臨時改乘漁船。
船開10多分鐘就靠岸了,孩子們下了船,要步行10多分鐘,穿過一片熱鬧的集市,才能抵達搭乘公交車的地方。孩子生性好動,路上肖淑珍要不停地喊孩子們注意車輛、不要打鬧,“早市本身就特別熱鬧,還不時有運輸海鮮的貨車經過,精神要高度集中,一刻也不敢放松”。
陪讀老師肖淑珍到市場挑選食材
與其說她們是陪讀老師,不如說她們是全職媽媽。因兒子牙痛,昨天一早,陳惠娥自己送孩子過來。說起兩個陪讀老師,陳惠娥說,“太不容易了,她們就是孩子的另一個媽媽。”
當孩子們上課時,肖淑珍和連彩紅就要開始一天的忙碌了。她們得到附近的集市去買菜,回來給孩子們準備午餐。村里給孩子們準備了“定制菜單”,早餐是稀飯配青菜,或是豆漿、包子,午餐規定三菜一湯,晚餐則是地道的鹵面,或是米粉、面線。
兩名陪讀老師要看著孩子們把飯吃完
當孩子們吃飯時,肖淑珍和連彩紅就坐在一旁看著,督促挑食的學生用餐。調皮的男生們,常常沒吃完就偷偷倒掉。擔心他們吃不飽,兩個陪讀老師還會要求孩子們吃完,要檢查看有沒有剩下的飯菜,才能讓孩子們去洗碗。
當孩子們吃飽后,肖淑珍和連彩紅開始培養他們的生活自理能力。肖淑珍說,洗碗、疊被、布置寢室等都是必學的,“在這里不教可不行,因為他們寄宿,每天都會碰到這些問題,必須早早學會自理”。(海都記者 陳麗娟 呂波 通訊員 莊國輝 文/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安溪鐵觀音春茶進入采制黃金期2025-04-29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