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泉港區前黃鎮積極傳承發揚紅色文化,打造了集三朱革命紀念碑、朱漢膺故居、新建的紅色三朱漫道等為一體的三朱紅色革命教育基地,成為宣傳展示革命先輩英雄事跡、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載體。
“紅色三朱漫道”以三朱地下交通站開展的革命活動為原型,從壯志亭(閩中特委革命斗爭舊址)至昆山寺(惠北抗捐大同盟成立大會舊址)修建一條長約1100米的黨建文化長廊,沿途風景秀麗,綠意盎然。
前黃鎮副鎮長鐘志海:“紅色三朱漫道是2020年12月建成,投資是15萬元,通過建設紅色三朱漫道,將黨的思想政治教育潛移默化地融入百姓的日常生活中,讓群眾看得見、摸得著、感受得到我們紅色的革命精神。”
該黨建文化長廊全面呈現三朱地區黨的歷史發展的記錄,項目內容包括朱漢膺、朱成吉、劉有才等6名革命代表人物介紹專論。沿途通過7個不同歷史階段的紅色革命宣傳牌,同時還設了6個紅軍雕塑,配有毛主席詩詞,讓來這里參觀的群眾在寓教于樂中了解革命歷史,傳承紅色文化。
參觀群眾鐘小芬:“我第一次來到這里,聽村里的老人向我介紹了這個紅色基地,看到這些紅色展板和紅軍雕像,使我們在潛移默化中,學習到很多革命歷史,在日后的工作當中,把革命精神發揚光大。”
據介紹,三朱村是“紅旗不倒”的革命基點村,大革命時期,這里的學生運動和農民運動此起彼伏。土地革命戰爭時期,這里開始建立地下交通站,是中共三朱支部、惠北游擊根據地及惠北抗捐大同盟指揮部所在地。抗日戰爭時期,這里是中共惠安特支的工作據點及閩南(閩中)特委與泉州臨工委聯系的交通站所在地,為黨組織的隱蔽和活動提供了便利。解放戰爭時期,這里又成為惠安縣工委機關和閩浙贛游擊縱隊閩中支隊惠安人民游擊大隊駐地,為惠安縣的解放乃至福建的解放作出了重大貢獻。
前黃鎮副鎮長鐘志海:“接下來,我們將豐富這條漫道的紅色文化,在昆山寺周邊我們還將建設紅色展館,將三朱深厚的紅色文化底蘊展現出來,讓更多的人受到教育,牢記歷史,不忘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