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泉港有一道美味的輔食會經常的出現在各種菜肴上,它的名字叫做豆干筍。家住南埔鎮鳳翔村院前自然村的陳道星老人制作豆干筍已經有30多個年頭。
經過油鍋一滾,一條條酥脆的豆干筍就成型了。看似簡單的制作背后可是有很多道的制作工序,選豆、泡豆、磨豆、蒸煮……需要耗費相當長的時間,然而這只是前期的準備工作。
豆干筍制作師傅 陳道星:“分離完要一層一層得舀,是很麻煩的。一層一層得舀,舀到差不多一鍋有十二三斤(重)。然后把整個拿去吹,吹到干了撕層,一層一層撕開,撕完以后,經過調味,切好拿出來曬。”
做到這一步,制作豆干筍算是完成一半了,但做出的豆干筍是否酥脆可口,那就全得靠油炸的功夫了。
陳道星:“我們用來炸(豆皮)的油一般都是用黃豆炸的(油),這樣(存放)大半年都不會(發霉)。炸的時候油的溫度(也要適當),油要是沒開的時候就不能炸。”
每天陳師傅都要在這間小小的作坊里工作上十幾個鐘頭,但在他的臉上卻看不到一絲的疲憊。陳師傅說,自己做的豆干筍能被周邊的群眾認可,對他來說也是一種肯定。
陳道星:“做的(豆干筍)客戶很滿意,(自己)就多吃點苦,繼續干下去。大家很滿意,(這么多年)已經習慣,年齡大了也不好改行,也不可能。”
閑暇之余,陳師傅也會約上三五好友到自己家里喝茶聊天,豆干筍也成了他茶桌上的“???rdquo;。
堅持著傳統的味道,不斷提高豆干筍的質量。陳道星的豆干筍逐漸打出名聲,現在只要他做的豆干筍出鍋,立馬就被一掃而空。
陳道星: “以前做都是很辛苦,都要(用自行車)載到楓亭,莆田去賣?,F在都是客戶跑到家里來買。以前有二三十戶做(豆干筍),做這個也很辛苦,大家都停掉不干了。我做的質量一直保持著,雖然老了,但還會繼續做。”
時光荏苒,像陳師傅這樣堅持老手藝制作傳統美食的人也越來越少了,或許在不久的將來,這些傳統的制作方式會逐漸的湮滅在歷史的長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