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非夢想離我們太遠,只是我們為之付出太少。”“奮斗的青春最美麗”……走進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區的優加創業空間,類似的勵志標語隨處可見。優加創業空間是當地政府成立的青年創業園。“目前平臺有20個導師,為創客們提供免費的管理培訓、導師服務、辦公場地、產品拍攝等。”該創業園負責人柯龍俊說。
優加創業空間負責人柯龍俊向記者介紹90后創業者陳小娟為單位制作的卡通形象(劉澤陽 攝)
相比于大城市的創業孵化基地,優加創業空間顯得“草根味”十足。“這里的創客大部分是泉港的本地人,許多是90后年輕人,來這里尋求創業指導和支持。”柯龍俊坦言,在缺少資本力量和高科技人才的情況下,這里的90后創客以及他們的項目都缺乏足夠的關注度和技術含量,但他們在創業中突顯出的“韌性”難能可貴。
小鎮導演的鄉土情懷
作為一名曾經的編導,26歲的柯建興形容自己是一個有鄉土情懷的記錄者。
從無人機航拍到VR全景,從老街到古民居,他的鏡頭里,彌漫著對故鄉一草一木、一街一景的關懷。
“一方面希望通過攝影作品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另一方面,少小離家求學的經歷會讓我更多地去關注家鄉的建設。通過記錄,希望能為在異鄉工作的人們添一分對家鄉的念想。”柯建興說。
一年多前,柯建興創立了泉州市艾美社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創業初期,公司入不敷出,“七八個人,一間房子,一臺設備,靠一張信用卡度日。”入駐平臺后,正是通過鄉土攝影,品牌才走出寂寂無聞的階段,步入正軌。
“現在雖然收入沒有明顯變化,但是名氣已經打響,有明星來到這里,都會指定我們來拍。”柯建興自豪地說,對未來生活充滿期待。
下一步,他還打算將泉州木偶戲拍成微電影。“近幾年去過很多地方,時常想回鄉做些有本地特色的影像作品,希望能用自己的方式完成對家鄉文化的訴求,也實現一直以來的導演夢想。”柯建興說。對于他而言,能將鄉土情懷融合進創業動力中,是一種莫大的幸運。
微商店主的“逆襲”
90后創業者黃曉婷設計的干果產品。(劉澤陽 攝)
24歲的黃曉婷每天最忙的工作就是發朋友圈招代理。
但是今年,她卻即將擁有一間屬于自己的門店。
“我最早是做設計師,后來幫朋友開辟零食店的微信市場,于是轉行做微商。去年8月由于供貨供不上,就成立了自己的零食品牌。如今在裝修第一家實體店。”黃曉婷說。
黃曉婷的零食品牌叫“關丹”。得益于早期設計師的經歷,“關丹”的包裝和頁面的設計都是她親自操刀。去年12月,“關丹”獲得了福州一家公司的投資,接下來,她還將拓展其他電商渠道,發展進出口貿易和線下實體店。
在她看來,從設計師轉型到微商,再將設計與微商相結合成立品牌,進而落地線下,看似水到渠成的背后,是步步為營的規劃。
“起初做零食只是一個巧合,后來發現這一塊的市場相當廣闊,茶點也好,辦公室小零食也好,大家都喜歡吃。”黃曉婷說,“人脈成熟后,我就開始自己做品牌,現在有了合伙人和整體的商業框架,每個項目都是按照執行方案在做。”
“最開心的是每天早上睜開眼,很有成就感,以前做設計比較懶散,現在都想著能不能把兩天要做的事情一天做完,對于工作有了更多規劃和動力。”談及創業給自己帶來的變化,黃曉婷說。
創業園走出的漫畫家
90后創業者陳小娟在創業園區設計卡通形象。(劉澤陽 攝)
短短半年時間里,陳小娟經歷了從“孵化”到“被孵化”的轉變。
2016年,24歲的她來到優加創業空間,成為平臺的一名員工。其工作職責是為入駐平臺的創客們提供服務。她偶爾也畫一些漫畫。作為一名動畫專業的畢業生,這是她的專長。
長期的耳濡目染使得陳小娟萌生了創業的念頭。
“工作在這樣的平臺環境中,驅使自己往那方面去靠攏。正好政府對大學生創業有政策扶持,抱著‘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想法,我就想去闖一闖。”集結了兩個合伙人之后,陳小娟在一個月前成立了漫畫工作室。
對于她而言,這里是創業想法的根源,更是與朋友并肩作戰的地方。
“平臺不僅解決了我在資源渠道方面的缺陷,也讓我有機會認識了一些導師和創業者。通過和他們的學習交流,使我的軟件思維有了很大提高。”陳小娟說。由于創客們各有所長,有時候接到項目,往往需要大家相互幫助,共同完成。本著“做得更好,賺得更多”的想法,大家在工作中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誼。
這種友誼也延伸至創業者們的生活。上個月柯建興訂婚,陳小娟將兩位新人畫成一對可愛的漫畫形象,以此表達對新人的祝福。這對漫畫形象最終登上了柯建興的婚禮請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