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三個率先”
——率先建成海絲戰略重要支點。建設海西先導、海絲先行的石化基地,是省市賦予泉港的發展重任。要立足區位和產業優勢,石化先行,勇當先鋒,成為福建“海絲核心區”、泉州“海絲先行區”建設中的重要支點。
——率先建成產城融合示范新區。“產城融合”的內在要求是以城市為基礎,承載產業空間和發展產業經濟,以產業為保障,驅動城市更新和完善報務配套,實現“產、城、人”融合發展。實施產城融合發展戰略,就是要以工業化的快速發展帶動城鎮化的快速推進,解決好“人進城、建好城、管好城”問題,全力爭創國家產城融合示范區。
——率先建成全面小康幸福社會。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兩個一百年”的第一個宏偉目標,也是我們肩負的重大使命。建區十六年來的快速發展,為決勝全面小康打下了堅實基礎,我們有信心有能力率先實現這一目標。
關鍵詞:“石化產業生態圈”
“產業鏈”:這是基礎。按照石化產業轉型升級路線圖,重點發展多元化烯烴、乙烯、丙烯、苯、C4等五大產業鏈,側重引進輻射帶動作用大、產品附加值高、工藝技術水平先進、能耗低排放小的石化項目。
“物流貿易鏈”:這是關鍵。適應石化產業集群發展規律,科學策劃、全力打造石化物流貿易鏈,獲取石化產業的高端價值,實現良好的“乘數效應”。
“科技鏈”:這是支撐。以“兩院兩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石化科研實驗中心、工程技術中心、高新技術孵化基地、石化“眾創空間”為重點,組建產學研創新聯盟。
“循環鏈”:這是方向。推動上游產品、副產品、廢棄物作為下游原材料的綜合利用,實現“化廢為寶”。
關鍵詞:“多態多極多點”
推動一產“多態融合”,培育基地型農業、智慧型農業、品牌型農業、休閑型農業、電商型農業;
推動二產“多極支撐”,實施“石化工業園區、新材料高新區”兩平臺和“億元企業倍增計劃”,力爭至2020年培育形成產值超1000億元企業1家、超100億元企業2—3家、超50億元企業3—4家、超10億元企業15—18家;
推動三產“多點增長”,發展壯大港口物流業、現代服務業、房地產業和文化旅游業。
關鍵詞:“東拓南進、沿灣向海”
實施“東拓南進、沿灣向海”戰略,力爭城鎮化率年均增長2—3個百分點,形成“四星拱月”的城鄉發展格局。
城區擴容工程:加速城市核心區建設,推動中心工業區功能轉型,加快濱海新區建設,穩步推進“城中村”改造。
特色城鎮工程:加快前黃、涂嶺市級小城市培育試點和界山區級小城鎮綜合改革,支持峰尾漁港經濟區建設,推動南埔、后龍鎮區改造,培育打造工業強鎮、商貿重鎮、漁業重鎮、文化旅游名鎮。
美麗鄉村工程:打造形成一批山水田園型、水鄉漁村型、傳統風情型、城鄉一體型的美麗鄉村示范村。
石房改造工程:以片區改造為重點,因地制宜采取就地翻建、異地安置、修繕加固等主導方式,基本完成石結構房屋改造。
路網暢通工程:服務推進廈漳泉城際鐵路、福廈高速鐵路泉港段(站)、湄南鐵路支線建設,分批實施主干道“白改黑”、鄉村公路提級等綜合改造,加快建設交通大動脈,逐步打通城區道路“盲腸”。
管網提升工程:分批分片推進雨污分流改造和管網配套,完善城鄉防洪排澇系統。
綠網建設工程:完善錦繡公園、植物園配套,加快建設一批城市公園和鄉村休閑公園。
景觀提升工程:推進“三邊三節點”景觀整治,啟動城市主要街區立面改造,塑造城鎮新形象
關鍵詞:“五個全民”
全民保醫。健全完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先看病后付費”等制度,進一步提標擴面。
全民就業。實施勞動力培訓、就業、創業“三大工程”,突出做好失地失海農民、農村富余勞動力的就業工作,確保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在6%以下。
全民安居。實施防汛危房戶、計生二女戶、低保、貧困殘疾人等安居工程,推進拆遷安置區建設,并創新多元化安置模式,改善群眾居住環境。
全民養老。實施“全民參保計劃”,逐步提高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被征地人員養老保障、高齡補貼的補助標準。
全民小康,全力打好精準扶貧攻堅戰,確保2018年,收入低于標準線的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扶貧開發重點村全部摘帽。
關鍵詞:“四治行動”
治水行動:持續推進壩頭溪、郭厝溪、龍馬溪、內河溝等重點流域及近海水域環境綜合整治,讓“水更清”。
治山行動:嚴格實行礦山開采全面退出制度,推進水土流失和礦山生態恢復治理,強化綠化造林和森林撫育,擴大森林覆蓋率,讓“山更綠”。
治氣行動:強化工業廢氣治理、機動車環保管理以及建筑工地、道路揚塵、餐飲業油煙等專項整治,持續提高空氣優良率,讓“空氣更清新”。
治污行動:實施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和責任追究制度,嚴厲打擊污染違法犯罪。
從現在開始,泉港全區人民都要砥礪奮進,主動擔當起來,衷心祝愿泉港的發展一年更比一年快,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幸福感一年更比一年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