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進泉港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吸引更多游客走進泉港,巡游山海美景,探尋海絲文化和福壽文化,泉港區啟動新春“中國長壽之鄉·泉港”福傳游,發布精品旅游線路,向八方游客發出暢游“中國長壽之鄉·泉港”的誠摯邀請。
“中國長壽之鄉·泉港”福傳游六大主題精品旅游線路,邀您開啟一場“泉之港”福傳之旅!在這里,你可以欣賞山腰鹽場唯美的天空之境,領略水鄉漁村惠嶼電影島的海天煙云,邂逅峰尾古城的古港福地,探訪水密隔艙造船技藝。
福傳游六大主題精品線路
福傳游主題精品線路一:
樟腳古民居——紅星生態園——驛坂服務區——惠嶼島——山腰鹽場
福傳游主題精品線路二:
樟腳古民居——驛坂服務區——惠嶼島——東張村
福傳游主題精品線路三:
峰尾古船模基地——土坑村古建筑群——虎石古磚窯——驛坂服務區
福傳游主題精品線路四:
黃田村、伊思夢湖——樟腳古民居——金鐘潭景區——驛坂服務區——紅星生態園——虎巖寺——秀溪村
福傳游主題精品線路五:
山腰鹽場——峰尾古城——驛坂服務區——土坑村古建筑群——惠嶼島
福傳游主題精品線路六:
第一天:樟腳古民居——金鐘潭景區——紅星生態園——東張村——惠嶼島——五里海沙——錦繡廣場;
第二天:山腰鹽場——峰尾古城——土坑村古建筑群——黃素石樓——秀溪村一一驛坂服務區
01 惠嶼島
惠嶼,故名“橫嶼”(閩南俗語),隸屬南埔鎮,與大陸相隔4公里,面積約2平方公里。俯瞰全島,島嶼形似大蝦,呈東北向西南走向,橫亙于湄洲灣咽喉要沖,自古以來被視為“龍蝦出海穴”的寶地。島上環境清幽、空氣清新、沙灘潔凈、海水碧清,有“晉富仙韻”“神井甘泉”“圣蛙靈石”“雙月灣”“南山觀音”等景點,引人入勝。坐落于島上的惠嶼村,是泉州市唯一的海島行政村,保持著原生態的漁家作業生活,有著閩南獨特的淳樸民風,先后獲全國“最美漁村”“中國美麗休閑鄉村”、福建省“水鄉漁村”“金牌旅游村”、泉州市“十佳魅力鄉村”等榮譽。
02 樟腳古民居
樟腳村位于涂嶺鎮西北部山區,村里原生長著一株700多年的巨大香樟樹,因此得名“樟腳”。樟腳古民居大多建于清嘉慶年間,是福建省保存比較完整的石民居建筑群。房子依山勢而建,所砌山石就地取材,形狀不一,色彩斑斕,古色古香。遠望重重疊疊、首尾相連的“石頭厝”,宛如一座七彩石砌成的城堡,被認為是“童話般的石民居建筑的代表”。樟腳村先后榮獲中國傳統古村落、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省級特色景觀旅游名村、市級美麗鄉村等稱號,成為福建省攝影創作基地,也是泉州市熱門鄉村旅游打卡點之一。
03 紅星生態園
紅星生態園位于涂嶺鎮前歐村,距離國道324線約1.5公里。景區占地面積約450畝,以紅星水庫為中心,分布有紅星會所、大型室內體育館、網球場、游泳池、水上樂園、野外拓展基地、露營地、游船碼頭、孔雀園、荔枝園、千年棗園、親水棧道等自然和人文景觀,是一處以生態旅游、康體休閑、體育旅游、農業休閑、民俗體驗、餐飲接待為主的國家AAA級旅游景區。
04 山腰鹽場
山腰鹽場位于湄洲灣南岸,與泉港主城區相鄰,是福建省最大的食鹽生產和出口基地,已有200多年產鹽歷史。引入海水的鹽田,微風一吹,波光粼粼。晶瑩的水面倒映著朵朵的白云和藍藍的天空,宛如一幅絕美畫卷,有“天空之鏡”的美譽。一望無垠的雪白鹽海中,勤勞樸實的鹽工們戴著斗笠,穿著水靴,在鹽池來回穿梭勞作的情景,完美地融入群山、藍天、白云倒映的鹽田,天地之間如詩如畫,令人著迷,成為絕佳的攝影圣地,是眾多攝影愛好者鐘情迷戀的地方。
05東張村
東張村地處泉州市“北大門”的界山鎮境內,為界山鎮新城鎮規劃中心位置,畫在村中、村在畫上,素有“油畫村”的美譽。6000多平方米的荷花盛景栩栩如生的呈現在一棟棟房屋立面,與周邊的荷花池、休閑亭、循環水車、木棧道、景觀橋、蔬菜地共同組成一幅優美的田園風光圖。更有33棟飽含鄉土之情的南洋樓、承載歷史記憶的文化宮、見證時代變遷的古榕樹群,忠孝家風與研學文旅相交融,閩南文化與南洋元素相呼應,傳統古厝與現代產業相映襯,文明風尚與生態宜居相益彰,彰顯獨特的僑鄉文化。
06峰尾古船模基地
峰尾鎮有福船古船模、大福古船模、黃氏福船模等企業近10家;并設立海絲福船館、大福古船非遺館、黃氏福船展示館等非遺展示場館。2008年水密隔艙福船制造技藝被列入國家級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
07土坑村古建筑群
土坑村位于后龍鎮,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村和中國傳統古村落,獲得福建省歷史文化名村、特色景觀旅游名村、鄉村旅游特色村、美麗鄉村等稱號。土坑村古建筑群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港市的代表,也是“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世遺關聯點之一,入選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古民居占地面積2萬多平方米,27座明清時期二開進、三開進大厝,氣勢恢宏,蔚為壯觀。現有宋元時期“八角井”“鎮水塔”“三孔井”等遺址。古民居每兩排相向圍合成商住兩用街,當鋪、藥鋪、書院以及眾多商鋪等設施散落街中,交錯的街巷布局和成組的古民居院落,形成“街在巷中,巷在街中”的海商聚落獨特格局。
08虎石古磚窯
閩南紅磚歷史悠久,源遠流長。“紅磚白石雙坡曲,出磚入石燕尾脊”“雕梁畫棟皇宮式”的閩南建筑展示著當地人的審美情懷和文化風貌,也彌漫著濃厚的鄉愁。泉港虎石村的紅磚窯,見證著紅磚文化的歷史脈絡,其中的隆慶窯采用磚土結構,穹窿頂,人工窯,是一座保存較為完整的古窯。或許,在這里,我們恰好能找到詩人濃濃鄉愁的一縷“線頭”!
09 黃田村 伊思夢湖
涂嶺鎮黃田村地處泉港、惠安、仙游、洛江四縣區交界點,是泉港區最邊遠的革命老區據點村。黃田村依托優越的自然地理條件和田園山水風光,發展生態種植和休閑旅游產業,構建生產生活共融、人居田園和諧、生態景觀共生的宜居村莊,打造富有綠化、綠韻、綠態、綠魂的“綠盈鄉村”品牌,形成“七彩黃田”花海觀光旅游景區。目前,景區建有水上漂流樂園、田園咖啡屋、風車漫道、水上舞臺等休閑旅游項目。這里風光秀麗,植被繁茂,空氣清新,負氧離子含量高,是天然的氧吧,讓人享受到原生態的田野樂趣。
伊思夢湖山莊,位于泉州市泉港區,這里以古樸的石頭房子為特色。周圍石墻、花圃、步道以及樹木花草相互輝映,渾然天成,帶來獨特的休閑體驗。
10 金鐘潭景區
金鐘潭位于涂嶺鎮樟腳村古民居東南方,景區面積2800畝,現有高空玻璃水滑道、水上樂園、7D玻璃橋、冰雪情緣、叢林穿越、兒童樹上蹦床、七彩滑道、小松鼠部落、沙灘地龍秋千、山莊古民居等旅游體驗項目。從村口情人谷沿溪谷底行走約15分鐘可到達金鐘潭瀑布,整條峽谷旅游步道有4000多米。金鐘潭口大面寬,遠看水色深黑,近觀水質清澈,深不可測。周圍地貌及許多巖石形狀酷似日常生活中的用具,被民間譽為仙床、仙被、仙足跡、仙水井等。據傳早時每遇大暴雨來臨前夕,夜間村中會聽到“金鐘潭”方向發出如鐘鳴般的聲音,響聲時有時無,不經意間就會聽到,潭名“金鐘”由此而來。
11虎巖寺
虎巖寺又名伏虎巖寺、昆山寺,位于涂嶺鎮松園村昆山南麓的伏虎巖,海拔150多米,距國道324線2公里。虎巖寺臨崖砌石高筑,坐東朝西,由三寶殿、觀音殿、齋廚、禪房、游廊和庭臺組成。殿內供奉三寶、觀音、伏虎道人。寺宇始建于北宋大中祥符年間,現存建筑為1983年后修復。山中有宋、元、明、民國等時期的摩崖石刻,有清泉石室(水巖洞)、石龜馱印、觀音亭、仙人腳掌印、送子觀音像、地藏王菩薩像等景點。寺旁一棵千年枷棕樹,巍峨挺立,郁郁蔥蔥。虎巖寺于1979年被列為首批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2秀溪村
秀溪村位于涂嶺鎮西北部山區,距國道324線僅有5公里。整個村落依山傍水,因溪流穿村、四面環山、風光秀麗而得名。秀溪村是第一批國家森林鄉村、福建省四星級旅游特色村、泉州市美麗鄉村。村內有千年古剎云門寺,至今流傳著唐末著名詩人羅隱曾隱居云門寺、宋代高僧大慧禪師宗杲住持、福州知府江常建寺等的傳說,寺內“云門禪寺”是清初名相李光地題寫的。弘一法師手書對聯“閩南甲剎中流砥柱”于民國年間刻于石柱并保存至今。云門寺在鼎盛時期,一度和泉州開元寺齊名,被并稱為“北云門,南開元”。這里有甘蔗、紅糖、枇杷、豆皮等特色美食。
13峰尾古城
峰尾古城位于泉港區峰尾鎮,建成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明嘉靖四十一年壬戌(1562年)棄舊城移新城,隆慶六年(1572年)擴建新城,環民居而盡城之。峰尾古城已有600多年的歷史,自古是名埠良港、漁商重鎮,人文薈萃、底蘊深厚。古城里,閩南民俗和特色小吃交相輝映,不僅擁有獨具特色的北管音樂、古船模制作技藝等非物質文化遺產,更有圭峰塔、峰尾古街、東岳廟、義烈廟、漁屋、五里海沙、峰尾灣、石眠床、石狗尾、城外海、東頭祠堂、西頭祠堂等閩南漁鎮特色的自然人文景觀。
14五里海沙
五里海沙是一片環海灣的天然沙灘,地處湄州灣南岸,是連接峰尾港與后龍港之間的一處沙灘,周圍環繞著大片茂密的防護林,因其沙灘長度足有五里之長而得名為“五里海沙”,風光迷人,是泉港眾多海岸線中最美麗的一處,素有“泉港的北戴河”之稱。
15錦繡廣場
錦繡公園位于中心城區,東鄰文化中心,西臨總部經濟區,南望大海,北與泉港區政府隔街相望。錦繡公園占地面積約520畝,由錦繡廣場、錦繡湖、湖邊綠化景觀及音樂噴泉組成,集表演、集會、觀賞游覽、休閑健身、生態科普為一體,是代表泉港區域文化特色的區級開放式第一個綜合公園。公園所在地原是廢棄的鹽堿地,如今華燈初上、音樂噴泉開啟時,五彩斑斕的水柱在霓虹燈照耀下夢幻迷人,成為群眾游玩的熱門“打卡地”,是泉港家喻戶曉的熱門景點。
16黃素石樓
黃素石樓俗稱“土樓”,俗稱“塗樓”,又名“定樓”,位于前黃鎮前黃村涂樓自然村。始建于清乾隆六年(1741年),系黃素、黃堂官父子歷時30多年建成,是福建省唯—一座純粹的石筑土樓。石樓樓高9.4米,長、寬各20.8米,為石構方形平頂四合式二層樓閣。樓內構房 36間,樓外建72間環屋,共108間正輔房屋,連庭院總長 75.1米,寬73.5米,占地約5400平方米,總體結構主次有別,統率有序,恢宏壯觀,形成一個取象“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的宏偉建筑群。2005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六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7驛坂服務區
驛坂服務區猶如泉港區一張新興的名片,以“宋元傳福、絲路驛站”為主題,飛檐斗拱的閩南“騎樓”風格建筑,如“絲路”蜿蜒前行的人行天橋,泉州上元點燈元素文化長廊等建筑元素,重新演繹海絲之路的傳奇,讓您帶著“世遺泉州”的美好記憶再出發。作為省內體量最大的高速公路服務區之一,現有總面積3.5萬平方米,占地面積16萬平方米,設有現代農業區、解壓數字娛樂館、閩南特色自拍館等娛樂區,并實現wifi全覆蓋!讓交通與旅游深度融合。驛坂服務區內設有海絲商城驛佳購便利店,日常銷售商品達1000多種。內設八閩好物館、八閩好貨館、進口商品館、閩臺館等特色館,滿足群眾消費需求。服務區內的福建名牌服裝專賣店,價格親民、品質有保障。同時還有麥當勞、高速茉莉咖啡,海絲驛廚餐廳提供多種地域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