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金鏈路即將貫通
絲路基金、亞投行、金融機構、產業基金、亞洲區域合作轉向資金、中-歐亞經濟合作基金、中國-東盟海上基金……保障紙面清單轉為具體行動的資金鏈路即將打通
資金融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
記者在實地采訪中了解到,保障紙面清單轉為具體行動的資金鏈路即將打通。
4月20日,絲路基金向巴基斯坦水電開發項目投下了首單。
絲路基金副總經理王丹近日在福州“一帶一路”合作論壇上告訴記者,絲路基金重點投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基礎設施領域、能源領域和金融領域的合作項目。
而幾天前,亞投行57個意向創始成員國就章程達成一致,按年底運行時間表推進。
中國的金融機構也紛紛布局“一帶一路”項目。國家開發銀行、國家進出口銀行、中國信用保險公司等,分別成立了領導小組,建立了項目庫,加大金融投入。
地方政府則以產業基金形式支持企業實施“一帶一路”戰略。
寧波成立海洋產業等三個產業基金,助力企業對外合作。泉州設立2.7億的風險補償和增信基金,為企業提供資金保障。平譚分別設立名為雛鷹、雄鷹的三個產業發展基金,鼓勵絲路沿線企業在平潭發展。
“一帶一路”戰略的推進,將派生出更大的人民幣跨境使用需求,也對金融服務提出更高要求。在絲路沿線,一張人民幣清算、結算網正在編織。
銀聯卡正成為沿線國家交往的紐帶。記者從中國銀聯了解到,在“一帶一路”沿線的近50個國家和地區可受理銀聯卡。
目前,中國人民銀行已在港澳臺地區、新加坡、倫敦、法蘭克福、首爾、巴黎、盧森堡等地建立了人民幣清算安排。除美元、歐元、日元、英鎊外,人民幣還與盧布、林吉特、澳大利亞元、新西蘭元等實現了直接交易。2014年,人民幣跨境收支接近10萬億人民幣。
央行表示,將加快建設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建成覆蓋主要時區的高效安全的人民幣跨境支付和清算體系,配合“一帶一路”建設,支持使用人民幣對外貸款和投資。
根據世界銀行測算,亞洲每年基礎設施資金需求達8000億美元,而世界銀行和亞洲銀行每年在亞洲基礎設施項目上的投資只有300億美元,各國自籌資金只有2000至3000億美元,資金缺口非常大。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副校長林桂軍教授稱,項目方若沒有申請到絲路基金貸款或者亞投行貸款,也不必灰心。
除了絲路基金和亞投行,“一帶一路”戰略還有很多資金平臺,分別是中國-中歐合作基金、中-歐亞經濟合作基金、亞洲區域合作轉向資金、中國-東盟海上基金、中國-東盟合作基金+周邊友好交流專業基金等。
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高級研究員管濤稱,沿線國家除了用人民幣貸款外,還可以到中國境內發人民幣債。
一份份項目清單,承載著“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想通”的宏大使命,書寫沿線地區開放合作的宏大經濟愿景。
一帶一路概念股一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