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12月12日訊 泉州新橋社區的楊阿婆已經81歲了,上一分鐘手絹還拿在手上,可上樓收了趟被子,她就記不起擱哪兒了。紅圍巾前一天明明還在床頭,第二天不知怎么到貓窩里。阿婆老了,但有個念頭一直在她心里,一點不迷糊——她要守好這個家。
楊阿婆說的家,是養母給她留下的一棟老厝,已經有100年歷史了,就這樣一代代傳下來。前幾年,隨著養女和丈夫先后去世,唯有這幢空蕩、冷清的房子佇立。如今房子也顯出衰敗跡象。老厝閣樓屋頂因一場夜雨,破了洞,雨水直灌進來,打濕了墻。屋內唯一不漏雨的地方只有一樓的床下。楊阿婆感嘆:“這曾是我和老伴遮風擋雨的家,我得好好守著”。
楊阿婆二樓屋頂漏雨處暫時用帆布遮擋
百年老厝里 藏著阿婆的親情與愛情
楊阿婆的房子坐落在聚寶街17號,外頭是磚石結構,里面用木頭架起兩層。一樓空間逼仄,個子高些的只能俯身通行,二樓是閣樓。
昨天下午,在陰暗的閣樓上,楊阿婆擦拭著遺像,默默念叨著:“這里淋不到雨,你們放心吧。”
因幾天前一場大雨,雨水從屋頂破洞澆進來,淋濕了掛在墻上的遺像。半夜,阿婆顫巍巍地爬上荒廢三年的閣樓,把遺像護在懷里,昨天才重新掛上。遺像上是楊阿婆的養母和養女。
7歲時,楊阿婆被養母收養,養母終身未嫁,兩人相伴住在閣樓上。閣樓的每個角落都有她年幼的幸?;貞?。小時候的她喜歡穿梭在每個房間,和養母躲貓貓。有一次,她藏在床下,等了好久,養母都沒找到,她就窩在床下睡著了,直到醒來,發現自己安穩地睡在床上。
樓中木窗窗棱上的雕花最令她著迷,她常端著小板凳一扇一扇地看。養母總指著掉漆的雕花,講述養母父親的輝煌歲月。
養女、老伴相繼離世 留下她守著老厝
楊阿婆28歲嫁人,婚后無法生育,和丈夫商議后,抱養了一個10月大的女嬰,取名“雅惠”。后來她的養母過世,為了添補家用,她一邊帶著女兒,一邊在街邊經營一家食雜店。日子雖清貧,但閣樓上的歡聲笑語從未斷過。
隨著雅惠到了出嫁年齡,女婿也住進閣樓,接著迎來外孫女的出生,阿婆高興得合不攏嘴?;貞浧疬^去的幸福時光,楊阿婆臉上露出久違的笑容,她感嘆:“這曾是我們遮風擋雨的家,我得好好守著。”
誰料,養女雅惠40歲就被查出患有重度糖尿病,不久,養女夫妻倆離了婚,女婿帶走6歲外孫女,從此杳無音訊。阿婆的世界頓時塌下一角。阿婆和阿伯為女兒治病,四處借錢,依然沒能留住她,沒拖過一年,雅惠去世了。阿伯扶著阿婆辦完女兒喪禮,因勞累也得了哮喘。
屋內多漏雨 阿婆還能守幾年?
一個夜里,阿婆睡到后半夜,她感覺有水淋在臉上、身上。醒來后,她才發現,是閣樓屋頂漏雨了。她沒有吵醒老伴,坐著靠墻睡了一夜。第二天,阿婆擔心屋頂太高,拉住執意要上房修補的老伴。最后,倆人決定從廢品站撿回一塊化肥袋搭篷,蓋在床頂。阿婆最終沒等來房頂的修葺。4年前,丈夫離世。
貓咪成了她最后的陪伴。她每月能從老伴單位拿到撫恤金800元,日常開銷全靠這些錢。生活勤儉,一鍋稀飯她分兩天吃完。舍不得吃肉,只能從魚販手上買2塊一斤的小魚,每頓還喂些給貓咪吃。
一樓幾乎沒有陽光照進來,阿婆漸漸習慣了黑暗。屋里最值錢的一筆財產,是鄰居送來的一臺19英寸彩色電視機。一樓窗戶連玻璃都沒有,阿婆也不怕進賊,她笑著說:“哪個賊進來,真是倒霉咯。”阿婆望著閣樓上空因淋雨而生銹的風扇,她說:“要是把漏雨的洞補好了,這房子還能多守幾年。”(海都厝邊記者 花蕾 黃謹 文/圖)
愛心通道
新橋社區工作人員告訴我們,為楊阿婆修葺屋頂,需要大約4000元。如果您有意幫助楊阿婆,請撥打海都熱線通95060告訴我們!您也可以通過關注“海都互助會”微信服務號,留言并留下您的電話號碼。海都報愛心賬號:
6228-4806-8290-8796-910
(中國農業銀行泉州市分行,戶名謝亞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