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序更替,華章日新。
剛剛過去的2024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成立70周年。一年來,泉州市人大常委會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在中共泉州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傳承弘揚、創新發展“晉江經驗”,深化拓展“深學爭優、敢為爭先、實干爭效”行動,認真履行憲法法律賦予的各項職責,扎實推進全過程人民民主,用實干擔當書寫精彩答卷。□融媒體記者 顏雅婷 通訊員 施雅婷
【2024這一年】
●立法工作
出臺全國首部華僑歷史遺存保護條例;
首次探索“小快靈”立法,制定《泉州市砂石資源管理規定》。
●監督工作
聽取和審議“一府兩院”專項工作報告14個,開展執法檢查4次,組織開展專題詢問2次、“兩官”履職評議1次、專題調研13次、滿意度測評8次;
推進僑務工作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工作得到全國人大常委會兩位副委員長的批示肯定;
保障民營經濟健康發展、督促做好“三茶”統籌等14項工作得到全國人大常委會、省人大常委會和市委的批示肯定。
●代表工作
全市11975名縣鄉人大代表全部編入12623個網格,深入基層治理最前沿“當好五員、樹好形象”;
市人大代表在市十七屆人大三次會議期間提出建議432件,建議辦理代表反饋“滿意率”和“基本滿意”100%。
●決定和任免
依法任免國家機關工作人員103人次,接受辭職8人次。
堅持黨的全面領導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扛起新擔當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系統擘畫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宏偉藍圖。圍繞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市人大常委會把人大工作放到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大背景中定位謀劃,堅持“黨委工作重心在哪里,人大工作就跟進到哪里,力量就匯聚到哪里,作用就發揮到哪里”,自覺把學習貫徹三中全會精神落實到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等重點工作的全過程、各方面。
當前,泉州正加速構建“南高新、北石化、環灣崛起、縣域做強”的新發展空間格局。市人大常委會積極推動南翼國家高新區建設,對打造兩岸(廈泉金)合作發展區、建設圍頭灣近岸零碳產業園和東南沿海新型重化基地等提出意見建議。同時,持續跟蹤督辦培育壯大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加強政府引導型產業基金體系建設等代表建議,通過開展財政科技支出和省大數據發展條例執行情況專題調研等,對引入優質資本、關鍵資源、先進技術、拔尖人才等提出建議,助力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促使加快形成高質量發展新動能新空間。
圍繞更好服務民營經濟發展,市人大常委會積極開展相關調研,推動黨中央、國務院減稅降費政策措施和中辦、國辦關于解決拖欠企業賬款問題的意見落地見效;協助開展“2024泉州民企100強”評選活動,出臺政策激勵民營企業做大做強;督促落實人大重大決定,支持舉辦第二屆“泉州企業家日”系列活動,號召廣大企業家牢記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創新發展‘晉江經驗’,充分激發全社會投資創業活力”等殷切期望,為泉州勇當建設新時代民營經濟強省排頭兵作出新的貢獻。
此外,市人大常委會還協助舉辦2024年500強企業專場招商大會、粵港澳大灣區招商等專場簽約活動,促成正大制藥、宇極二期等優質項目簽約落地;推動金融賦能,促使凱輝等基金龍頭落戶泉州,實現頭部私募股權投資機構“零”的突破。
堅持立法引領推動作用
在推進依法治市中實現新突破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改革決策和立法決策相統一、相銜接,立法主動適應改革需要”。過去一年,市人大常委會注重發揮立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以社會急需、群眾期盼為切入點,注重解決實際問題,力求“立得住、行得通、真管用”。
立足泉州僑鄉實際,市人大常委會制定全國首部華僑歷史遺存保護條例,圍繞“保什么”“誰來保”“怎么保”“怎么用”等方面,對普查建檔、管理機制、歷史風貌保護、培育僑鄉文旅品牌等作出規定,進一步完善市縣鄉聯動、職能部門協同、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工作格局,著力守護華僑鄉愁記憶,匯聚僑心僑智僑力,以僑為“橋”、法治護僑,助力打造具有泉州特色的新僑牌。
首次探索“小快靈”立法,制定《泉州市砂石資源管理規定》,著力規范砂石開采、礦區生態修復、剩余砂石處置等活動,妥善處理砂石資源管理與環境保護、經濟社會發展的關系,用法治力量助推生態環境保護。
首次啟動法規修改工作,根據上位法立法修法情況,及時修改《泉州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泉州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立法條例》。
同時,注重在立法中發揮人大主導作用,把好選題、起草、審議、修改等關鍵環節,強化立法全過程管理;推進立法專班建設,完善“全程參與、分段領跑”責任體系,及時研究解決立法中的重大事項和重要問題;注重發揮立法專家顧問、基層立法聯系點作用,讓立法充分反映民意。
堅持監督與支持并重
在“大拼經濟、大抓發展”中展現新作為
監督促發展,發展為人民。市人大常委會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緊扣高質量發展之要、緊盯社會治理之需、緊貼人民群眾之盼,依法監督、正確監督、有效監督,助力泉州經濟社會發展和改革攻堅任務。
過去三年,市人大常委會持續跟蹤督促《關于加快推進21世紀“海絲名城”建設的決議》的貫徹執行。2024年,圍繞優化海絲中心城市空間格局、建設國內國際雙循環重要節點、拓展僑智僑力匯聚新渠道等重點,市人大常委會組織開展專題調研,督促市政府及有關部門樹牢“精心規劃、精致建設、精細管理、精準施策、精美呈現”理念,扎實開展文旅融合“提質增效年”行動,加快實施三大過江通道、“市井十洲城”等一批重大項目,更大力度擦亮“宋元中國·海絲泉州”品牌,奮力打造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先行區的新高地。
“小物業,大民生”,物業管理服務是城市基層社會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去年下半年以來,市人大常委會按照市委部署,聚焦物業管理提升工作,連續開展6次專題調研,發動全市各級人大代表圍繞“四升一降”目標提出意見建議,督促解決消防設施破損、公共收益收支不透明、公共資源空間閑置等一批“老大難”問題,有力推動共建共治共享全域幸福家園。
此外,市人大常委會還持續跟蹤市十七屆人大三次會議確定的41項民生實事辦理情況,督促承辦部門拿出實招硬招,用心用情將老百姓關心的“生活小事”辦成履職為民的“頭等大事”。對住宅小區電動自行車停放管理工作進行專題調研,督促重點整治電動自行車占用堵塞公共通道、違規設置充電設施等突出問題,努力防范和減少火災事故發生。連續三年推動孤獨癥關心關愛工作,促使我市在全國率先設立孤獨癥關愛聯盟、關愛平臺、關愛基金,組織實施一批幫扶項目,真正讓孤獨癥群體感受溫暖、得到實惠。跟蹤檢查我市嬰幼兒托育工作并進行滿意度測評,助力泉州入選中央財政支持普惠托育服務發展示范項目實施城市。
突出代表主體作用
在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中探索新路徑
代表工作是人大工作的根基所在、活力所在。過去一年,市人大常委會堅持把代表工作作為人大工作的重要基礎,不斷完善民情民意表達平臺,大力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履職,充分發揮代表在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中的作用。
認真貫徹趙樂際委員長“代表發揮作用要嵌入基層治理體系中”的要求,創造性開展縣鄉兩級人大代表進網格參與基層社會治理工作。召開“發揮代表作用、助推基層治理”現場會,號召全市各級人大代表亮身份、進網格,深入基層治理最前沿“當好五員、樹好形象”。目前全市11975名縣鄉人大代表已經全部編入12623個網格,打通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米”,激活基層治理“神經末梢”,基層群眾的一批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得到有效解決。
為支持和保障人大代表更好依法履職,市人大常委會堅持深化“雙聯”活動,36名市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到基層走訪聯系213名市人大代表、175名基層群眾,共收集意見建議152條。對代表和群眾提出的“協調新奧燃氣公司調低天然氣價格”“增加電動自行車停放場所功能配套”等建議,持續跟蹤、強化監督,推動建議得到有效辦理。同時,繼續辦好《民情專報》,構筑民情民意表達平臺。一年來共收到代表反映的問題和提出的建議583條,“推動學校實施營養改善計劃”“為低保特困老人佩帶智能預警裝置”“加快鄉鎮新能源汽車公共充電樁建設”等一批涉及民生熱點難點問題得到妥善解決。
春來征程萬里闊,揚帆奮進正當時。新的一年,市人大常委會將繼續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銳意進取、奮勇爭先,堅持好、完善好、運行好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為奮力譜寫泉州高質量發展時代新篇作出人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