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泉州市教育局公開發布《泉州市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18-2020年)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明確加快推進融合教育進程,努力使每個殘疾兒童少年能接受適合的教育。至2020年,全市將建成布局合理、學段銜接、醫教結合、普特融合、特色鮮明的特殊教育體系,全面普及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
目標:每個殘疾兒童少年能接受適合的教育
根據《方案》,此次提升計劃的總目標是加快推進融合教育進程,努力使每個殘疾兒童少年能接受適合的教育。至2020年,全市建成布局合理、學段銜接、醫教結合、普特融合、特色鮮明的特殊教育體系;基本形成政府主導、部門協同、社會參與的特殊教育工作格局;鞏固提高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水平,大力發展殘疾兒童學前教育和殘疾人高中階段教育。
同時,全面普及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入學率達到96%以上,非義務教育階段特殊教育規模顯著擴大。特殊教育學校、普通學校隨班就讀和送教上門的運行保障能力全面增強。完善特殊教育師生比,建立一支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素質優良、富有愛心的特殊教育教師隊伍。教育教學改革持續深化,教育質量尤其是普通學校隨班就讀質量整體提升。
提升計劃的重點任務主要包括完善特殊教育體系、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機制、高特殊教育質量等方面。《方案》要求,將堅持多元安置原則,健全特殊兒童隨班就讀機制,對輕度殘疾兒童少年優先采用普通學校隨班就讀的安置方式;發揮特殊教育學校骨干作用,對中度殘疾兒童少年集中教育;完善送教上門和遠程教育機制,對重度殘疾兒童少年實行送教送康上門服務。積極發展殘疾兒童學前教育,落實輕度殘疾幼兒隨園保教工作,持續推進殘疾人以職業教育為主的高中階段教育,逐步建立智障、視障和聽障學生從學前到高中的特殊教育縱向教育體系;積極探索殘疾人高等教育和繼續教育。
在特殊教育保障機制上,則將實施殘疾兒童少年從學前至高中階段15年免費教育,建立健全覆蓋全體殘疾學生的資助體系。
實現每所特校開展殘疾兒童學前教育
在完善特殊教育體系建設,提高特殊教育普及水平上,《方案》要求保障適齡殘疾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健全殘疾兒童少年隨班就讀機制、完善送教送康上門機制、積極發展殘疾兒童學前教育、加快發展殘疾人高中階段教育、積極探索殘疾人高等教育和繼續教育。
其中,在保障適齡殘疾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上,將通過特殊教育學校就讀、普通學校隨班就讀、兒童福利機構(含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特教班就讀、送教上門等多種方式,落實“一人一案”,做好教育安置,并納入學籍管理和救助范圍。加快解決自閉癥、腦癱、多重殘疾兒童入學問題,有條件的學校逐步設立自閉癥教學部,盡可能讓每位殘疾兒童少年都能接受合適教育。
《方案》還要求,至2020年,實現全市每所特殊教育學校均開展殘疾兒童學前教育。各縣(市、區)要將落實輕度殘疾幼兒隨園保教工作納入學前教育行動計劃,分區分片安排一定數量幼兒園接收殘疾幼兒入園隨園保教。同時,各縣(市、區)要將隨班就讀工作納入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的管理體系,整體規劃隨班就讀工作。對不能到校就讀、需要專人護理的重度適齡殘疾兒童少年,采取送教送康進社區、進兒童福利機構、進家庭等方式,提供規范、有效的教育服務。
各縣(市、區)還將根據本區域實際鼓勵普通高中和中等職業學校通過隨班就讀、開設特教班(部)等擴大招收殘疾學生的規模,為殘疾學生提供以職業教育為主的高中階段教育。
在積極探索殘疾人高等教育和繼續教育上,則充分利用泉州市高等院校的資源,鼓勵和支持轄區內高等院校面向殘疾學生開展學歷與非學歷繼續教育。鼓勵成年殘疾人參加業余、脫產和網上交流等形式的成人高等學歷教育和繼續教育培訓,拓展殘疾人終身學習通道。探索適合殘疾人學習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模式,為殘疾學生提供多樣化、便利化的學習服務。
全面實施殘疾兒童少年15年免費教育
今后,泉州將建立適應特殊教育發展需要的經費保障機制,統籌各級特殊教育發展資金,支持改善辦學條件,深化教學改革,提高教育質量。
在落實生均公用經費上,2019年、2020年特殊教育學校和普通學校附設特教班學前至高中階段殘疾學生財政生均公用經費撥款標準分別提高到省定標準普通初中的9倍、10倍撥付(現執行標準若高于省定標準不得降低已有標準),所需資金按現有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生均公用經費省、市、縣(區)承擔辦法執行。普通學校隨班就讀、送教上門的殘疾學生和普通幼兒園隨園保教的殘疾兒童生均公用經費參照上述標準執行。送教上門殘疾學生按照學籍所在學校撥付生均公用經費。
《方案》明確,將進一步落實殘疾孩子接受義務教育“全覆蓋、零拒絕”的要求,為每一位殘疾學生提供接受義務教育的機會,實現學前、義務、高中(職業)階段15年免費基礎教育。對特殊教育學校、普通學校附設特教班(學前至高中階段)殘疾學生實施“四免兩補”政策(免學雜費、教科書、作業本費、住宿費,補助生活費、交通費)。2019年起,特殊教育學校、普通學校附設特教班寄宿生生活補助費在省級財政補助的基礎上,市財政對泉州市特殊教育學校配套補助每生每年3000元(按10個月計算),寄午的學生按寄宿生補助標準的一半給予補助(各縣、市、區可參照執行)。
各縣(市、區)要根據本地實際對特殊教育學校和普通學校附設特教班學生(周末返家)交通費進行補助,實現“拎包入學”,保證殘疾兒童少年不因交通問題而輟學。對義務教育隨班就讀殘疾學生實施免學雜費、免教科書費、免作業本費、免住宿費、發放助學金和營養改善計劃;對普通高中階段隨班就讀殘疾學生免學雜費、免住宿費,發放國家助學金;對在普通幼兒園隨園就讀的殘疾幼兒免保教費,發放政府助學金。
30萬人口以上縣需建1所寄宿制特校
《方案》指出,在加強特殊教育基礎能力建設上,將成立專家委員會,加強特殊教育學校建設,加強特殊教育資源中心(教室)建設,發揮高等學校、教科研機構等相關群體作用,同時,加強特殊教育信息化建設。
按照要求,各縣(市、區)教育行政部門要會同衛生、民政、殘聯等部門,共同整合教育資源,建立由教育、心理、康復、社會工作等方面專家組成的特殊教育專家委員會,加強對特殊教育工作的統籌規劃和專業指導。
30萬人口以上的縣(市、區)必須獨立建設1所寄宿制特殊教育學校。30萬人口以下縣(市、區)無特教學校的必須在普通學校附設特殊教育班,并提供寄宿條件。鼓勵支持30萬人口以下的縣(市、區)建設寄宿制特殊教育學校。
同時,各縣(市、區)將要加強統籌規劃,在殘疾學生較多的普通學校(園)建設特殊教育資源教室,并配備資源教師,對隨班就讀殘疾學生實施個別化教育和康復訓練提供支持,滿足隨班就讀、隨園保教的學生特殊教育需要。到2020年,力爭實現每個鄉鎮(街道)設立不少于2所的隨班(園)就讀基地校(園)。
支持泉州師院設特殊教育專業 擴大招生規模
《方案》明確,在加強專業化特殊教育教師隊伍建設上,將分類制定特殊教育教職工編制標準,改革特殊教育教師職稱評聘制度,加強特殊教育師資培養訓,落實特殊教育教師待遇。
值得一提的是,就加強特殊教育師資培養培訓方面,將支持泉州師范學院校開設特殊教育專業,擴大招生規模,完善培養層次,提高培養質量。同時,逐步實行特殊教育教師持證上崗,提高隨班就讀教師、送教上門指導教師和康復訓練人員專業水平。采用政府購買服務的形式加大培訓力度。
《方案》還指出,鼓勵教師終身從事特殊教育事業,落實并完善特殊教育津貼等工資傾斜政策。特殊教育學校(機構)、普通學校附設特教班、隨班就讀專職資源教師、專職特殊教育教研員等特殊教育教師均享受國家、省規定的特殊教育津貼。
另外,在大力推進特殊教育課程教學改革方面,將開展推進特殊教育課程教學改革、改革特殊學校教育教學方法、加強特殊教育教科研工作、培育建設特殊教育改革實驗基地校、加強教育教學檢測和評估等工作。(福建日報新媒體·閩南網記者 王惠敏 通訊員 陳華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