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設立經營業態“正面、負面清單”
西街是泉州最早開發的街道和區域,作為泉州古城街區最完整的歷史遺存,其代表了古泉州繁盛的經貿商圈。據統計,西街(鐘樓到新華路)共有商鋪(包括沿街自住房及其他用途房)共計251家(戶),經營業態主要以零售和餐飲為主。零售業127家占比50.6%,主要經營時裝鞋服、食雜百貨、香燭佛具、地方特色食品、鐘表等。餐飲店81家,占比32.27%。
座談會上,不少人認為,西街現有業態與一條歷史文化老街的氣質不太符合。尤文輝說,西街有一些老舊的童裝店、服裝店、臭豆腐店不利于打造文化街區形象,建議政府牽頭設立西街業態管理委員會,將西街店面業主和租戶納入委員會統一管理。此外建議在西街成立老字號創意產業基地,設立非遺文化展示中心,提升西街的品位。
老西街人林亞立表示,西街最重要的是人,了解西街,從了解一代代從西街走出來的文人志士開始。應該要挖掘更多人物的故事,這些都是豐富的人文資源和旅游產品。
鯉城區方志委的王家縉表示,西街的業態不應該只是美食、伴手禮、文創周邊,更要體現西街精神、西街故事。例如在獨立書屋售賣西街故事讀本、西街文人作品等等,讓更多人了解和認知西街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
“精心培育發展適合業態,讓古城‘見人、見物、見生活’”是打造古城3.0的目標。記者從市古城辦了解到,西街經營業態管理意見正在醞釀,考慮設置經營業態的正面清單、負面清單。正面清單包括扶持鼓勵經營項目、倡導鼓勵經營項目,將泉州特色文化創意產品、泉州非遺文化展示等納入正面清單,并出臺相關鼓勵扶持政策措施。同時設立負面清單,列出禁止經營項目,包括明火燒烤、歌舞廳等與西街傳統商業文化和風貌不符的經營項目,并出臺相關配套政策措施,通過清單設立,對經營業態進行引導規范,加強服務管理。目前清單正在進行論證和調研中。(記者 殷斯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