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堆補天
泉州肉粽
泉州端午節(jié)美食
二是吃堿粽子、發(fā)糕等傳統(tǒng)美食。今年高考過后正逢端午節(jié),泉州街頭早有商販銷售粽子,據(jù)說吃粽子有祝福高中之意,這項美食因此更受人們喜歡。
燒肉粽,是泉州美食的代表,最具漢族特色的閩南風味小吃。端午節(jié)時泉州家家戶戶備有肉粽,供奉神明先祖。唐·《開元遺事》云:“宮中端午造粉團、角黍貯盤中,以小角弓射之,中者得食。”由此知唐之前即有角黍(粽)。
泉州小吃燒肉粽的餡料有紅燒肉、香菇、蝦干、干貝、板栗、花生、蓮子、鹵蛋等。煮好的肉粽,撥開棕衣,香氣撲鼻,色澤閃亮,香味撲鼻,油潤不膩。
不過,對游歷在外的泉州人來說,自家包的粽子才是最美味。
吃煎堆,堆即麥粉(或米粉,地瓜粉均可),以及其他配料調(diào)成糊狀粉團,下油鍋煎成一片一片的圓形軟餅;有甜堆(配料用紅糖)和咸堆(配料用綠豆芽、韭菜和小白蝦或海蠔煎)兩種?!度莞?middot;卷20·風俗》:“端陽……以米粉或面和物于油內(nèi)煎之,謂之堆。”
關于煎堆補天還有一個傳說:民間傳說是遠古女媧補天時遺漏了一條縫,天空“漏了”所致,應設法予以彌補。因此,到了“五月節(jié)”這天,泉州人家家戶戶煎堆,用以敬奉神靈,目的是為了堵住裂縫的天。這反映了人們害怕久雨成災,期盼農(nóng)作物過夏有個好收成的心理。
此外,端節(jié)飲雄黃酒可消毒殺菌,由于雄黃有腐蝕之力,所以一定要經(jīng)醫(yī)生指示,并遵古法泡制的雄黃酒才能喝。
據(jù)《泉州府志》:“端陽……飲雄黃酒,且噀于房角及床下,云去五毒,小兒則擦其鼻。”其可能為《荊楚歲時記》“五日以菖蒲,或鏤或屑,以泛酒”的濫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