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安街道治安巡邏
閩南網12月6日訊 不用擔心被偷盜,家禽牲畜的數量也增加不少,這讓村民彭老伯很高興。去年,虹山鄉在通往羅溪、仙游、永春和南安的路口,設立治安崗亭,24小時值守。今年,每個路口又增加了電動閘桿,下半夜進出的車輛、人員,需經核實才可放行。而虹山鄉的“雞鴨保衛戰”,只是整個洛江打造治安防控體系的一個縮影。
今年來,洛江累計投入防控體系建設經費1000多萬元。網格化管理流動人口,信息實時錄入更新;馬甲道路交通事故處理分隊,為群眾開啟“直通車”;專職巡邏隊伍、高清探頭,還有民警兼任村官,一線整治社區治安。洛江在打造治安防控體系時,不僅有人員保障、科技輔助,還打出了防控“創新牌”。
網格服務管理流動人口
萬安、雙陽街道分布著洛江大部分企業,流動人口比重大,治安壓力不小。洛江想了一招,將流動人口、計生服務管理、網格治安隱患巡查防控,“三合為一”。以“以房管人”為基礎,每50~100戶出租房為單位,劃分出單元網格,按現行行政區域劃分出社區網格,每個網格配備專人服務管理。
10月底,萬安、雙陽街道的19個社區,開始推行網格化模式。現有的49個單元網格,也配備了60名專職網格員。網格員運用公安、計生部門現有的信息平臺,負責網格內流動人口、計生信息的采集和治安隱患巡查防控。隨著調解、消防、城管、民政等模塊的植入,一個集基礎信息、指揮調度、事項處理、績效考評“四位一體”的網格化管理信息平臺,初具規模。
“每天都走走看看,人員信息基本摸清了,所以我能很快認出新面孔。”作為專職網格員,王梅云很自信,“現在升級了裝備,現場就可辦理信息采集,工作效率也提高了。”
交通事故處理“直通車”
作為馬甲道路交通事故調解室的專職調解員,黃培植幾乎每天都要扮演“和事佬”。這兩個月來,他成功調解30余起交通事故、涉及資金約30萬元。
今年10月,馬甲道路交通事故處理分隊、道路交通事故人民調解室掛牌運作。主要承擔河市、馬甲、羅溪、虹山的交通事故處理,及交通安全隱患排查防范。這是洛江推行的道路交通事故糾紛快立、快審、快結的“直通車”服務,方便事故后期的處理,省去到萬安街道來回兩小時的奔波。
“直通車”開通,受益的還有民警。“以往,如果馬甲、羅溪、虹山發生交通事故,出警平均需約1小時,現在成立分隊,提速近半。”馬甲道路交通事故處理分隊負責人陳海陽說,特別是遇到逃逸案件,民警可在第一現場取得線索。
馬甲交通事故處理分隊現有民警3名、協勤人員8名,可保證第一時間到達現場接處警。調解室通過群眾、行政、司法“三位一體”的交通事故調解機制,引導當事人通過合法渠道解決矛盾,實現法院、交巡警、司法、當事人“零距離”參與處理。
而今年4月在馬甲派出所啟用的馬甲交通違法處理窗口,更是受到了馬甲、羅溪、虹山等邊遠鄉鎮的群眾歡迎。洛江區地形狹長,群眾要到中心城區接受交通違法處理,路途遙遠,十分不便。該區政協委員還針對此事遞交了提案。在多方努力下,該窗口終于建立起來,方便了群眾咨詢和辦理各類交通違法處理業務。
多措并舉打造治安盾牌
年底一到,洛江還有一個好消息,基層治安協勤人員不減反增。而往年,洛江因出入人口多、治安狀況復雜、組織管理不到位和薪資待遇等問題,協勤人員流失大。
為打破僵局,洛江各鄉鎮(街道)重點對鎮級治安協勤隊伍的人員在位、管理、作用、轄區治安崗的建設及規范管理等進行點驗。保證人員在崗、在位、在狀態,一個蘿卜一個坑。目前,洛江已建立了區級50人、鎮級211人的專職巡邏隊伍,并全部投入一線巡邏。
據介紹,洛江還在重點單位、易發案地點和繁華地段,設置31個治安崗和1300多個電子巡更簽到點。轄區12個主要出入口,覆蓋高清抓拍治安卡口。投入700多萬元,建成199個高清視頻監控探頭,重要路段基本覆蓋。
此外,為增強治安防控的“針對性”,洛江打出了“創新牌”。完善“警官兼村官”工作機制,治安滿意率較低的25個村(社區),均有一名干警指導,進行掛牌整治。全面推行村(居)自治巡邏、“十戶聯防”等機制,選聘村級綜治協管員86人,組建20多支義務巡邏隊。(本網記者 陳斯紅 通訊員 葉金玉 譚英楠 游清華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