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疫情防控需要,連日來,洛江區有序開展核酸采樣檢測工作。在各個采集點,一幕幕令人動容的瞬間,一個個令人“破防”的暖心故事也在不斷上演,勾勒出洛江的溫暖底色。
孩子眼中的英雄媽媽──王瑩榮
洗手、消毒、取咽拭子、樣本封存……各個采樣環節無縫銜接、一氣呵成,完成一次采樣只需要不到一分鐘。這樣的速度只因為每天無數次的重復。
和廣大奮戰在“抗疫”一線的采樣人員一樣,護士王瑩榮已在30℃以上的高溫下持續工作了好幾天。盡管采集現場支起了遮陽棚,放上了風扇,悶熱的天氣和密不透風的防護服依舊令她汗如雨下,將皮膚泡得發白。
洛江區此次開展第一輪大規模核酸檢測工作,王瑩榮所在的萬安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負責起了琯頭社區等多個采樣點的核酸采集工作,從事醫務工作近20年的王瑩榮立即響應組織號召,積極加入采樣隊伍。
每天上午8點前到崗完成準備工作,王瑩榮就開始了一天的忙碌。由于此次核酸檢測采樣工作時間緊、任務重,王瑩榮和同事們每天需要工作十二三個小時,但她始終以飽滿的精神對待每一位前來采樣的群眾。
除了午餐、晚餐時段的簡單休整和每3小時一次更換防護服的時間可以稍稍放松外,王瑩榮手上的工作一刻也沒有放下過,即使面對記者的詢問,也只在工作間隙匆匆回答了幾句。
“從一周前我就開始在一線了,和同事們一起每天大概要完成數千人的核酸采樣。我沒覺得我有什么特別的,作為醫務工作者這都是我應該做的。”王瑩榮說道。
除了是一位經驗豐富的醫務工作者,39歲的王瑩榮還是兩個孩子的媽媽。連續一周沒有回家,小兒子不時哭鬧著想見媽媽,而王瑩榮也只能在休息的空當里和孩子視頻通話,簡單聊幾句就繼續投入工作當中。
而每當和孩子們連線的時候,王瑩榮臉上的疲憊總是瞬間一掃而空。“孩子雖然有時候粘人,但是他們也十分理解我,并為我感到驕傲。他們會和老師同學說‘我媽媽是在防疫一線的護士’‘媽媽是我心里的英雄’,還會把我寫進作文里,我也非常開心自己能成為他們學習的榜樣。”
在王瑩榮近20年的工作中,這樣的忙碌其實不算少見,而她始終以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和扎實過硬的專業素養對待每一項工作任務,得到了患者和同事們的一致肯定,并曾多次獲評“洛江區優秀護理工作者”。
經過幾天努力,全區第一輪大規模核酸檢測工作順利完成,新一輪的工作即將開始。“只要一線需要我,我都在!”王瑩榮堅定地說。
“00后新手小白”──賴瑞云
“我這么年輕,不累的!哪里需要人手就派我去吧!”剛入職僅僅三個多月的“00后”護士賴瑞云也參加了此次核酸檢測采樣工作。雖然是團隊中的“新手小白”,但賴瑞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展現著新一代的擔當。
為了完成好這次采集任務,賴瑞云認真接受培訓,仔細記錄工作流程,反復練習防護服穿脫和咽拭子采集等技術要領,并虛心向經驗豐富的同事們請教,將每一條注意事項都牢記心間,確保在做好自身防護的同時,提高核酸樣本采集質量。
工作中,賴瑞云不僅認真做好每一次采集操作,更是將心比心,溫柔而耐心地對待每一位群眾。“阿婆你嘴張開哦,稍微再張大一些,不要緊張,一下子就好了……”一位老人在社區工作者的攙扶下來到采樣點,賴瑞云像孫女一樣用閩南話安撫老人,引導老人配合順利完成采樣,也收獲了群眾的好評。
第一次面對這樣繁重而艱巨的工作,連續工作了十來個小時的賴瑞云雖然有些疲憊,但眼中依然閃著光。她把這次任務看作參加工作后的第一次“小考”,既考察業務水平,也學習強化技能,在磨煉中一步步成長為團隊的“能量棒”。
“戰疫”還未結束,仍有許多像王瑩榮、賴瑞云這樣平凡又偉大的醫護人員奮戰在一線,在組織和群眾最需要的地方,用自己的勇氣、擔當和奉獻全力以赴守護廣大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安全。(施倩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