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閩形勝無雙地,四海人文第一邦。”作為福建經濟重鎮泉州的中心城區,鯉城是人們稱頌的首批歷史文化名城、古代“海上絲綢之路”起點、世界多元文化寶庫,融合了中原文化、古越文化、海洋文化;榮膺全國文明城、全國衛生城、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區、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區、全國法治城區等20多個國字號榮譽,通過國家級生態區技術評估……
鯉城正全力打造“經濟升級版、城市升級版、東亞文化之都核心區和海上絲綢之路先行示范區、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陳英杰 攝)
古往今來,這片土地上人文薈萃、英才輩出、賢能比肩,充分彰顯出古城古韻的獨特魅力,完整展現著和順和美的時代新貌。
市級“數控一代”示范企業梅洋塑膠生產車間(林朝陽 攝)
今年以來,鯉城區全力打造“經濟升級版、城市升級版、東亞文化之都核心區和海上絲綢之路先行示范區、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圍繞“2014—2018年GDP年均增長11%左右、2018年總量達360億元以上”的奮斗目標,突出抓好“創新轉型、城市更新、改革開放、民生保障、從嚴治黨”五項重點工作,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三比一看”活動和市委、市政府“促進項目落地、幫扶企業發展”等系列活動,奮力開啟創新型和諧文化名城建設新征程。 (林朝陽)
舊廠區華麗轉身的典范——源和1916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已成為文創產業的“搖籃”。
(陳曉東 攝)
產業轉型亮點頻現
區域面積僅53.74平方公里,可供開發建設的面積只有35平方公里,2010年起土地開發強度超過60%(遠超40%-50%臨界線);2011年后新增建設用地必須靠“三舊”改造盤活……深受“零地增長困境”所擾,鯉城的轉型迫在眉睫。
“破零地增長之困,走內涵增長之路。”鯉城區理清自己的發展思路——該區組織實施“支持企業全方位創新”行動,推出190項具體措施,加快構建都市型工業和現代服務業雙輪驅動的現代產業體系,推動工業向高新化轉變、三產向現代化轉變,三次產業比重調整為0.1:43.9:56.1。
江南老年頤樂園是目前全省建筑面積最大、床位數最多的養老機構。 (張九強 攝)
工業向高新化轉變
“公司從美國、日本、臺灣等地引進10余名國際級專家,研發中心從2011年的30多人發展到目前的200人左右。”在主題為“適應新常態 激發新活力”的2015年鯉城區企業家大會上,鉑陽精工副總經理苗建峰介紹了企業長期保持超強研發和創新能力的“秘訣”。
對創新保持高度重視的還有火炬電子等企業。“創新不能‘小氣’,今天你投入一百塊,明天它可能回報你一千塊、一萬塊。”這是火炬電子董事長蔡明通的觀點。火炬電子已發展成為國內首家能生產“宇航級”電容器的企業,并在上交所上市,實現鯉城A股上市企業零的突破。
“大眾擁抱‘創時代’。”如今的鯉城區,創新氛圍濃厚,“創新驅動”成為鯉城區經濟轉型提升的過硬“通行證”。近年來,鯉城區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實施“產業龍頭促進計劃”和“抓大壯小扶微”工程,培育“科技小巨人”企業29家和“數控一代”示范項目4個。2014年紡織鞋服、電子通信、機械汽配三大支柱產業實現產值280億元,增幅超過兩位數;高新技術企業38家(其中國家級4家),產值占規上工業產值比重一半;省級創新型企業24家。
鯉城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近期將投入運營。 (陳曉東 攝)
三產向現代化轉變
“培育網商創業園、閩品匯、幸福網店商城等6家限上電子商務企業,去年銷售額增長33.3%;全省唯一的大學生電子商務創業孵化基地被團中央認定為首批‘全國青年創業示范園區’,入駐項目30多個。”這是筆者日前從鯉城區有關部門獲悉的。
定位為“淘寶城——您的電子商務綜合體”的泉州市電子商務企業總部基地暨淘寶城項目,是泉州市首個按國家級標準建設的電子商務專業園區,預計年銷售額80億元人民幣,實現利稅1億元,帶動整個相關產業鏈發展達數百億元產值。
“互聯網+”的新格局,給傳統商業帶來前所未有的沖擊。鯉城區主動對接企業電子商務需求,出臺《關于加快發展電子商務產業的實施意見》,優化電子商務發展環境,由區財政每年安排專項資金,專門用于組織、補助電子商務人才培訓及電子商務應用宣傳等,讓企業在“互聯網+”的“風口”飛騰起來。
在傾情“互聯網+”的同時,鯉城區深入開展“第三產業發展年”活動,大力發展總部經濟、文化創意、電子商務、現代商貿等現代服務業。濱江總部經濟區總規模68萬平方米,11個地塊正在加快施工。建成11個省市文化產業示范基地,成功引進順豐物流泉州總部,建成汽車汽配、蔬菜批發、水果批發、IT產品等十幾個較高水準的專業市場,溫陵商貿中心、百腦匯、開元盛世廣場等大賣場正加快建設。
鯉城區推進廉政文化進校園。(陳曉東 攝)
城市更新快速推進
“人們為了生活來到城市,為了生活得更好留在城市。”亞里士多德對于城市發展的箴言,推動著鯉城區昂首走上以人為本的新型城市化發展道路。宜居宜業的民生訴求考驗著城市經營者、建設者的智慧和膽識。新一輪五年計劃(2014-2018)里,該區將重點實施總投資865億元的85個全局性、戰略性、生產性項目,以“三舊”改造、石結構房屋改造和低效用地的再開發、再利用,使城市承載能力和宜居水平再上新臺階。
保護性改造助“古城”煥“新姿”
“泉州與水是密不可分的,此次新門街片區將做足‘水文章’,把‘海絲’主題跟碼頭文化結合起來。”泉州新門旅游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王劍鵬介紹,新門街轉型升級將結合筍浯溪、八卦溝串成獨具閩南風格的觀光休閑線路。
位于城南片區的“聚寶城南·泉州閩南生態文化園”項目同樣不甘示弱。作為老城區文化“一號工程”,該項目將打造成閩南文化生態、海絲文化遺址、東亞文化之都民俗風情的活態展示區。
中心市區,寸土寸金。如何精耕細作,實現效益的最大化?聰明的鯉城人將目光瞄準三舊改造。2011年以來,鯉城區逐步對源和堂蜜餞廠等舊廠區進行“洗臉式”保護性修繕,持續推進華僑新村1955時尚創意街區、T淘園、六井孔創意園等園區的轉型提升。經過幾年發展,昔日的“舊工廠”——源和1916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已成為文創產業的“搖籃”,被評為“福建省創意產業重點園區”、“2013年度中國文化創意產業最受關注的十大園區”。如今的源和1916,人流如織的喜人氣象展示著“文都”核心區歷久彌新的繁榮生機。
四大片區再造泉郡“好江南”
夜幕下,站在江濱南路往西眺望,一幅四里華燈輝映江月的黃龍大橋美景現在人們的面前。而站前大道(鯉城段)的建成,使江南新區北側的全面發展指日可待。
受到發展空間嚴重限制的鯉城區,解放思想、主動作為、創新運作,投入8.7個億進行站前大道(鯉城段)建設,策劃生成鯉城區有史以來的最大項目——站前大道(鯉城段)兩側片區開發建設。站前大道(鯉城段)兩側片區將成為帶動全區發展的新引擎,是鯉城區未來幾年發展的后勁所在。
近年來,鯉城區主動融入泉州市“980”環灣、向灣、同城化發展布局,結合江南新區的自身優勢,高起點、高標準實施濱江新城(一縱)、站前大道兩側(一橫)、筍江新城、紫帽山-烏石山等“四大片區”開發建設,全面展現江南新區“主城”形象。
據悉,“一縱一橫”片區將建設成集商業服務、文化娛樂、旅游休閑、濱江居住、生態公園景區為一體的標志性濱江繁榮帶。筍江路沿線十幾個項目已竣工或即將竣工,一座涵蓋商住、大型商場、酒店、教育、醫療、文化、公園等配套齊全的城市綜合體即筍江新城基本成型。紫帽山-烏石山片區“僑鄉自駕游項目”、紫帽山農業觀光生態園、閩南文化生態旅游度假區、龍嶺生態旅游度假區以及南迎賓大道片區改造等一系列建設項目的推進使“泉州城市會客廳”的美景在泉州人遠眺的目光中徐徐展開。
民生投入連年攀升
江南學園的第二實驗幼兒園于2014年秋季學期正式招生,第三實驗小學已完成主體建設,將于今年9月開始招生;區青少年校外活動中心、工人文化宮、青少年服務活動中心、婦女兒童活動中心近日落成;江南老年頤樂園、配合市里建設的市中醫聯合醫院和該區自行建設的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近期將投入運營……
在財政收支壓力較大的情況下,鯉城區始終堅持把民生工程抓在手上、放在心里。每年將預算支出的60%用于民生保障,持續推進生活、教育、健康、生態、文明、平安“六大民生保障工程”——就學方面,編制完成2014-2019年中小學五年規劃,安排15個建設項目,重點加快推進江南學園建設。就醫方面,積極配合市里做好中醫聯合醫院周邊配套及二期建設,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將于近期投入運營。住房方面,重點抓好高山、錦美、后坑、向陽新村安置區和江南經濟適用房二期、延陵安置區二期等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力爭5年內基本完成全區石結構等危舊房屋的改造任務。
社區服務方面,加快社區“七個一”建設和社區信息化平臺建設,讓群眾不出門就能辦事。宜居城區建設方面,結合全國文明城市、全國生態區、全國衛生城市、美麗城區等“四城創建”工作,全力推進“國家級生態區”創建,預計年底可實現目標。精神文明建設方面,廣泛開展新區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提升市民整體素質。社會治理方面,加強“網格化”三級巡邏防控工作,在街道層面成立軍警民巡邏中隊,有效防范打擊犯罪,為群眾提供安全保障。
“六大民生保障工程”架起了干群關系的連心橋,也讓鯉城區獲得了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區、全國法治城區等“金字招牌”,國家級生態區通過國家環保部技術評估,科技、教育、計生等各項事業走在省、市前列。
黨建創新激發活力
“一級做給一級看、一級帶著一級干”,鯉城區提出,“抓好黨建就是最大政績”。為此,該區不斷創新黨建工作機制,在全市率先制定出臺《處級干部實績公示辦法(暫行)》和擬提任街道、區直部門正職向區委全會作公開履新承諾并在網上公開制度,接受廣大黨員干部監督。目前,該區已建立從處級干部到社區干部全覆蓋的干部實績公示機制。2014年度市對區黨建績效考評,鯉城區位居中心城區首位;干部選任工作滿意度提高到97.86%。
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該區涌現出伍堡社區“5858”群眾工作室、和平社區“12345”民情流水線等典型,測評結果顯示:群眾對活動總體評價為“好”的占95.9%,“較好”的占4.1%。2014年“三公”經費及會議、培訓費在2013年大幅下降的基礎上,又下降了46.88%。進一步完善績效考核考評體系,考核范圍覆蓋黨政部門、街道(高新區)、事業單位等各級各部門,全方位、多角度評價單位綜合績效。首次開展“群眾評機關、基層評機關”活動,組織萬人對62個區直單位進行公開評議。大力倡導“馬上就辦”機關效能文化,區行政服務中心順利通過國家級行政服務標準化建設中期評估。認真做好“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活動前期工作。
基層安,則天下安。該區還深入開展“社區基層組織建設年”和“基層組織建設提升年”活動,引導全區各級黨組織積極創建“三強五好”基層服務型黨組織,“支部書記抓黨建述職覆蓋到包括社區在內的各級所有黨組織”開創全市先河。穩步推進社區組織換屆選舉工作,提升“兩新”組織黨建工作水平,創建高新區非公企業黨群活動服務中心。在全市率先出臺《黨員先鋒指數分類考評管理實施意見》,每個黨員人手一本考評手冊,按不同領域不同類別分類考評、定期公開。
后 記
有所成,不敢懈怠;知不足,更須發力。鯉城區決策者打開眼界、放開思想,抓項目強支撐、抓創新促轉型、抓改革激活力、抓民生穩基礎,用海納百川、兼容并蓄的姿態搶抓發展機遇,爭創建設創新型和諧文化名城新優勢。
從古城走來,底色厚重;向新區走去,更顯輝煌。文化在這里起筆,產業在這里起飛。鯉城兒女正站在古今交匯處,發揚“愛拼敢贏,敢為人先”人文精神,肩負歷史使命,滿懷信心,鼓足干勁,在困難中砥礪奮起,在挑戰中革弊求新,在奮進中科學發展,以辛勤和汗水書寫歷史傳奇,譜寫時代新篇。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安溪鐵觀音春茶進入采制黃金期2025-04-29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