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吳應雄,惠安縣凈峰人,福州大學教授、工學博士、博士生導師,系全國隔震減震專家工作部專家、中國土木工程學會防震減災工程分會理事、《振動工程學報》編委、惠安縣人民政府“特邀顧問”。
吳應雄長期致力于建筑結構抗震與隔震減震的科研和成果應用轉化,在福建省主持指導建設了一批隔震減震建筑,為建筑結構隔震減震技術應用作出了重要的貢獻。他主持和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項,完成省級科技項目20余項,曾獲教育部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福建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等7個省部級和全國性學會獎。
吳應雄教授工作照。受訪者 供圖
在當代社會,土木工程扮演著重要角色,從橋梁到高樓大廈,從道路到水利工程,都離不開土木工程師的精湛技藝與創新能力。日前,記者走進福州大學土木工程學院,采訪了惠安鄉賢吳應雄教授,探討他的個人成長、學術道路以及對土木行業的貢獻和未來期望。
從學徒到大學老師 自學成才
上世紀60年代末,吳應雄出生在建筑之鄉惠安縣凈峰鎮,這個三面環海的濱海小鎮興建石頭厝,長輩們也大都是泥水工匠出身,他從小就沉浸在磚瓦和石頭的環境中,對建筑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談及個人成長時,吳應雄回憶道:“家鄉的每一棟石頭厝都是我的啟蒙書籍,它們教會了我如何在實踐中學習和成長。”
從小立志成為一名土木工程師的吳應雄,卻因個人原因在初二上學期就輟學當了建筑工地學徒,那年他才14歲。
2012年吳應雄博士畢業照。受訪者 供圖
“那時什么都不會,只能當小工搬磚挑土,一干就是兩年,后來特別渴望回到學校學習。”兩年后,吳應雄在親人的幫助下到廈門技工學校培訓一年,開啟了他自學成才的道路,培訓結業后改為從事建筑施工工作。
“自學經歷是我職業生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僅拓寬了我的專業知識,還培養了我的自學能力,讓我能夠不斷適應土木行業的變化。”吳應雄強調說。
吳應雄在工作室演示減震阻尼器工作原理。東南網記者 林杰 攝
通過參加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并于1993年取得福州大學工民建專業專科學歷,2000年取得同濟大學建筑工程專業函授本科學歷,2004年取得福州大學建筑與土木工程專業工程碩士學位,2012年取得福州大學結構工程專業工學博士學位,同時在工作中取得了工程師、高級工程師、副教授職稱,吳應雄在人生道路上“一路開掛”,最終成為教授、博士生導師。
在取得工程碩士學位后,得到母校福州大學青睞的吳應雄于2006年從當時任職的建筑設計院調動至福州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從事教學科研工作,實現了從一名工程師到大學老師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