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來,惠安縣以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創新管理為抓手,緊扣深入實施鄉村文化振興,積極打造“新型公共文化空間”,讓鄉村文化“活”起來,使文化惠民真正落到實處。
在崇武古城的水關巷內,有一家名為“塵海”的新型文化藝術空間,徜徉其間,清新的文藝氣息撲面而來,在這里可以體驗手工扎染、繪畫等文藝創作,也可以靜靜地看書、品茗、聊天。空間的負責人是一個富有情懷和創意的90后小伙子,他默默地守候在水關巷內,為每一個邂逅此地的朋友傳遞文藝之美。
崇武鎮潮樂村水關塵海藝術空間負責人許生煒:“我希望這個空間是多元的,它位于‘染絲井’,擁有歷史的脈絡,染絲是主要項目;此外,我可能會結合畫展、文學分享會、樂隊等,希望身邊的文藝青年可以加入進來,一起參與古城活化項目,包括分享、對接等。我覺得古城房子里的人和其所具備的文化所產生的社會影響是比較重要的,希望能為此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潮樂村是惠安縣最近完成驗收的兩個新型公共文化空間之一,該村依托古城保護活化項目,在水關內逐步配套打造漢服館、魚卷體驗館、茶亭、咖啡館、民宿、漁家美食作坊,立足于獨有的海絲旅游資源,利用鄉村古厝民居、生態環境等,挖掘傳承鄉愁文化,聚力打造“海絲淵源、文都氣質、漁航底色、屯兵氣概、紅色基因、愛國啟迪”的文化窗口。
崇武鎮潮樂村黨委副書記、村副主任詹斌文:“我們建設‘水關新型公共文化空間’,面積達250平方米,并組建南音隊、漁歌隊、漁家角力傳承隊三支文化隊伍,舉辦南音慶6周年活動、迎端午做香囊民俗活動、‘揚清風正氣,展廉潔惠邑’采風活動、非遺進水關活動等……一個個活動讓新型公共文化空間常有常新、不斷豐富,以閩南傳統文化為靈魂,注重傳統文化藝術的保護傳承,聚力文創產業,延續鄉土文脈。”
另一個完成驗收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間是東嶺鎮許山頭村,該村把倒塌的舊祖厝和荒廢地整合建成“新厝頭后生家創業孵化基地”,整個基地的建筑風格充滿閩南傳統氣息,內部打造了百姓書房、便民公廁、“后生家”電商創業基地等,成為許山頭村對外展示的一張靚麗名片。
東嶺鎮許山頭村黨委委員、村副主任許澄清:“我們每個月都會舉行不同形式的鄉村文體活動,作為鄉村振興試點村的名片,每次上級檢查或兄弟村參觀,我們都會把文化空間作為推介典型。在村中心建設這個文化空間,可以方便開展文體活動,提升群眾參與文體活動的積極性,同時,對村民的文化水平提升以及書畫、南音的發展都有比較好的帶動作用。”
據了解,下一階段,惠安縣將繼續推動新型公共文化空間常有常新、不斷豐富,持續提供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續的公共文化服務,使人民群眾更好享受文化成果。(張惠玲公金輝)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安溪鐵觀音春茶進入采制黃金期2025-04-29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