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5月19日訊 誰能料到,成就漢字字體演變的推動力竟是“惰性”!上周日上午9時,王志安老師在海都甲第書院開講,他分析,古代的“小篆”又難寫又慢,在惰性的驅動,漢字演變出了“隸、楷、行、草”等字體。
小朋友們聽得可認真了
這獨特的觀點,令30多位小記者和書法愛好者覺得特新奇。身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的王志安,還是泉州市書法家協會常務理事以及南安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他說,人們懶得爬樓梯,才發明了電梯;懶得扇扇子,就發明了空調……同樣,懶得寫繁復的漢字,才演變了各種字體。
課堂上,王老師還講述了各式精彩的小故事,不知不覺之間,小記者和書法愛好者們,都墜入生動的書法世界,令人回味無窮。不少讀者問起該如何報名參加甲第書院書法精品課程,獲得書法名師量身定制的書法課呢?歡迎對書法有興趣的讀者,撥打95060或18965509982來咨詢、報名,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海峽都市報閩南版教育??俜焦娢⑿盘?ldquo;海都好學堂”。
書法家王志安現場示范
成功是努力得來的
豐澤二實小三年三班 蘇偉杰
指導老師:鄭秋萍
上周日,我很榮幸參加了海都甲第書院的活動。
王老師先給我們講漢字的演變,從小篆、隸書,到楷書、行書、草書。而后,他講了著名的書法家鐘繇、王羲之與他兒子王獻之的故事。鐘繇在書法學習中,不分白天黑夜,有空就寫,晚上休息時就用棉被當作紙張,時間長了,手指頭穿洞棉被。王羲之的兒子王獻之寫字把18個大水缸里的水寫光了。他們的成功都離不開勤奮。
聽了這些書法家的故事,讓我明白了要學好書法,最關鍵的是勤奮,還要堅持不懈的努力,才會成功。
趣聞書法典故
晉光小學二年五班 黃悅銘
上周日,著名書法家王志安老師在甲第書院,跟小記者分享了書法家的軼事趣聞。
老師分享了最早“題壁”的師宜官、開創“飛白”的蔡邕,還有能“洞穿棉被”的鐘繇……其中,漢代書法家蔡邕的故事很精彩,傳說他去河南嵩山學習書法,竟然在山洞里撿到一本書法秘笈,由此發明了書法的“飛白”。飛白是指書畫的干枯筆觸部分,也就是毛筆寫到墨快沒有了、比較干枯的線條筆畫。而“洞穿棉被”的鐘繇,學習書法30多年,晚上睡覺前,他都把被子當成紙來不斷練習寫字,導致被子破了很多洞,這個故事說明他非??炭鄬W習。
王老師講的書法家的趣聞非常精彩,讓我對書法有了新的了解。
珍貴的一堂課
豐澤三實小三年三班 李茹韻
又是一個晴熱的星期天,上周日一大早,我迫不及待地來到海都甲第書院。
王志安老師從“四大楷書”的名家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趙孟頫開始講起,介紹了他們的著作及書法。我印象最深的是,柳公權提出的“心正則筆正”,也就是所謂的“字如其人”。
隨后,他還介紹了許多著名書法家的成才之道,其中,“墨池”的故事令我明白,想練好書法,就必須下苦工夫學習。這下,我才懂得原來要想學好毛筆,就要持之以恒,從小就抓緊,才能到達目的地。
【預告】
史上狂草家故事
主講人:張聰明
時間:本周六(5月23日)下午3點
地點:泉秀街恒祥大廈16樓海峽都市報甲第書院
“草圣”張芝是東漢的名士,他最先開啟士大夫熱衷書法藝術的先河,成了魏晉書法家的偶像。以他為代表的草書家,甚至不惜拋棄仕途,獻身草書藝術,從而顯出崇高的藝術熱情,這種人生價值選擇也極大影響了東漢學子。
在草書的世界里,還藏著多少張芝一般的精彩故事呢?周六,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泉州市書法家協會常務理事張聰明老師,將到海都甲第書院,給大家帶來精彩的書法課——《史上狂草家故事》。
屆時,20名小學生可以免費到現場聽課、互動,當然,如果您已報名海都小記者,可以優先報名哦?。ê6加浾?林繼學 夏鵬程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