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鸛雀樓》等知名古詩退出上海小學一年級語文課本
“上海小學一年級語文課本刪除古詩”引爭議,泉州一些專家學者和老師普遍不認同
小學語文課本的每一次改動,都會引起不小的爭議。近日,上海市的小學一年級語文課文古詩“退役”,也成了連日來的熱點話題——刪掉了舊版本中《畫》、《草》、《登鸛雀樓》等全部8首古詩。上海市教委回應,此舉目的是為小學生減輕識字和背誦的壓力。
此事,也引起了泉州市教育界和文化界的關注,大部分老師和專家學者都認為“過于草率”。
昨日,記者從泉州市教育局獲悉,目前我市的小學語文課本有三個版本,分別是人教版、北師大版和語文出版社版。在這三種版本的小學一年級語文課本中都有古詩詞,總體差別不大,都有10首左右。按照目前我國的小學課程標準,整個小學階段一共有75首古詩詞,每個版本都要按照這個標準來編寫。
“泉州的很多小學都非常重視傳統經典文化的教育,一些小學在早讀時都會選取《三字經》、《論語》等。”市教育局教科所小學教研室主任劉香芹說,一些家長也很重視培養孩子的傳統文化素養,在學前教育階段,就教會孩子背誦不少古詩詞。一些經典的古詩詞流傳至今、膾炙人口,對于小孩來說早一點學習也是很有好處的。
◆小學教師
古詩詞藏古人智慧教育孩子做人道理
黃紅云泉州市晉光小學教科室主任
“現在都在提倡‘讀經典,做有根的人’,全部刪除古詩詞的,違背了主流。”黃紅云說,如今央視等主流媒體都在舉辦“成語大賽”等節目,就是傳統經典文化回歸的一個表現。古詩詞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奇葩”,其中深藏著古人的智慧,例如《鋤禾》一詩就很好地教育孩子們從小愛惜糧食,這種教育是潛移默化的。
黃紅云說,晉光小學目前使用的北師大版的語文教材,一年級上學期的課本中有8首古詩詞。“書香校園”是該校的一個主打辦學理念,在學校的墻壁上、石欄桿上,都刻有古詩、成語故事等,“讓孩子們隨時隨地、在舉手投足間,就能‘與圣賢為友,與經典同行’”。同時,該校也在每周三、五的晨讀時,從一年級開始都要誦讀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