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幫女兒培養興趣
生物的世界要比幾條毛毛蟲大多了。王閩銘對小植物、小動物感興趣,說起來父母還算是她生物方面的啟蒙老師。“小時候吃完桃子,爸爸就會讓我把桃核留下,讓我自己嘗試著種桃樹。”而每次到外面玩,媽媽會教她認識各種花和樹,“媽媽摘過一種花,用嘴一吸,就有甜甜的花蜜”。
她說,小時候二姨家做水產養殖生意,她常去看那些章魚、螃蟹等各種水生物。雖然還是怕那些軟乎乎的、有許多腳的小東西,心里卻也充滿好奇。初中時,在圖書館發現幾本關于養殖的圖書,里面有精美圖和文字介紹。兒時的記憶一下子與書中的文字重合起來,王閩銘便越發產生了興趣。
對女兒的教育,父母松弛有度。媽媽是小學老師,有時扮演女兒的知心大朋友,會跟女兒聊天,教她一些道理,鼓勵她遇到困難不放棄。但同時也讓女兒從小樹立以清華北大為學習的目標。三四年級時,媽媽還跟女兒開玩笑:“你要是考不了清華北大,我就再生個弟弟讓他去考。”王閩銘連忙回答:“不要生弟弟了,我自己可以考。”
其實,玩笑背后,是父母對女兒學習能力的足夠信心。而王閩銘說,她的動力很大一部分來自對自己的施壓。她會覺得父母很辛苦,自己如果沒考好,就會對不起他們……壓力之下,常有不小的收獲。
秘訣:自視不聰明重視基礎
除了在生物方面具有突出的成績外,王閩銘的其他學科也非常優秀。高一上學期期中考和期末考,她都是年段第二名;下學期期中考則是全年段第一名。
說到學習方法,王閩銘認為“自己腦子并不夠靈活”,沒有什么秘訣,除了比賽培訓外,大部分時間她都是按部就班,跟隨老師的節奏來學習。“比如數學,我都是一題一題抄出來做,做完弄懂后再把主要步驟謄寫到筆記本上,過幾天就拿出來看一遍,每看一遍,把完全掌握的再做一次精煉,重新抄寫,也就是把書越讀越薄。”
王閩銘說,這個方法她是跟年段里的“學霸”學來的,不過其他“學霸”做提高題比較多,她做的大部分是基礎題。她認為,基礎很重要,而考試也大部分是基礎知識,只要掌握了基礎,再練習一些提高題,分數也不會低。
目前,王閩銘正在“惡補”高一停課落下的知識。她說,高中剩下這兩年,雖然沒有高考的壓力,但還是要打好基礎,大學盡量多延伸學習。將來她打算從事跟生物實驗儀器相關的行業,“爭取在畢業10年左右,開一家做生物儀器的工廠,以后就不需要再向國外進口了”。(海都記者 葉碧玉 謝向明 實習生 蔡梅瑩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