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閩銘來自泉州七中
閩南網9月4日訊 8月下旬剛結束的第23屆全國中學生生物學競賽,泉州七中高一女生(開學升入高二)王閩銘獲得一等獎并入選國家集訓隊,有機會參加明年在丹麥舉行的世界級生物學競賽。王閩銘還被北京大學現場預錄取,提前兩年拿到了名校寶貴的保送資格。據悉,這也是我省有史以來第一個高一學生在該項賽事上獲此殊榮,而去年全國各地參賽的所有高一學生,最好成績為62名。
本屆比賽在武漢舉行,共有來自全國29個省(市、自治區)的30支代表隊240名中學生參賽,爭奪50個進入國家集訓隊的名額。今年福建代表隊表現突出,共取得二金三銀三銅的好成績。除王閩銘外,泉州七中另一名學生吳巧瓊摘取銅牌,獲得高考加10分的獎勵,并獲得北大、清華夏令營和自主招生資格。
比賽:停課一個月集訓參賽
說起這次比賽,王閩銘覺得既緊張又充實。“5月19日停課訓練,6月19日省隊選拔賽,第三天就通知參加全國競賽集訓,8月下旬決賽,然后就得獎了。”
指導老師黃云光說,240名中學生參賽,只有50個人可以進入國家集訓隊,再爭奪4個參加世界比賽的名額。本次比賽規則,設筆試和實驗兩個環節,考查的內容大部分涉及大學本科階段的知識,如動物學、植物學、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生態學、遺傳學等。“這對高二學生已經算要求相當高了,更何況是高一學生!”
據了解,泉州七中在高一新生入學后,會開設針對五大競賽學科的興趣小組,學生自愿報名,再從中挑選優秀種子。王閩銘當時是生物興趣組第一個報名的。為了不影響其他學科,她只利用每周三和周五的班會課及周末時間,參與小組學習和培訓。這次為全力以赴準備省隊選拔賽,王閩銘特別停課一個月集訓。進入省隊后,又趕往武漢參加為期40多天的封閉式集訓,最終從200多名選手中脫穎而出。
黃云光說,王閩銘一入校就對生物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和較高的天賦,那些晦澀的生物知識,很多大一大二專業學生都難以快速消化,她卻能很快理解并吸收。
集訓:每天跟蟲子打交道
聽課集訓的那個月,王閩銘每天接觸最多的就是樹葉、蛔蟲、章魚、螃蟹等。
被學生們昵稱為“光哥”的指導老師黃云光,每次進實驗室,都會帶兩朵花或兩片葉子給王閩銘做實驗。“光哥”要求王閩銘給花和葉子做切片,然后用顯微鏡觀察,并畫出切片的細胞圖。王閩銘自己也常常出去摘葉子來做實驗,一個月下來,離實驗樓最近的那棵扶桑樹的葉子,幾乎被他們師生兩人給摘光了。
除了植物外,一些小動物也是王閩銘練習的對象。第一次給動物解剖,王閩銘至今記憶猶新。那是訓練第一周,“光哥”突然端進來一盆泡了福爾馬林的蛔蟲、蚯蚓、河蚌等,要王閩銘開始練習解剖實驗。拿著解剖工具,王閩銘顫顫悠悠地抓起一條蛔蟲,半閉著眼睛照其腹部一刀切下。那場面,用王閩銘的話說是“慘不忍睹,差點吐出來”。幾次之后,總算“沒什么感覺了”,除了兩手被福爾馬林泡得全部脫皮外,實驗已經越來越成功。
事實上,王閩銘小時候是很怕蟲子的。當時家附近種了一些樹,每到春夏季節,樹上會掉下黑黑軟軟的毛毛蟲,表哥表姐常拿來嚇唬她,每次都能嚇得她號啕大哭。“現在那些蟲子在我眼里已經不是蟲子了。”王閩銘笑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