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德化美湖鎮上岸村小尤溪專管員許興德就沿著2公里長的河道巡視,發現河里有漂浮的塑料袋、飲料瓶等垃圾便下河清理。而他巡視河道的照片,很快便在一個名叫“德化河長”的微信群里亮起,群成員們紛紛點贊。別小瞧這樣一個微信群,它可是德化落實“河長制”,實現“水清、河暢、岸綠、生態”目標的一把“利劍”。
實時發布 有圖有真相
德化地處閩江流域上游,境內溪流密布,全縣溪流總長度495公里,其中,流域面積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溪流就有9條。德化治水任務之重,可想而知。
去年10月底,德化出臺貫徹落實“河長制”推進流域治理工作的方案,確立了縣長為總河長、3個副縣長各為3條流域河長、5個縣直單位為聯系部門、18個鄉鎮長為河段長、191個村專管員的“五個層級”管理體系。“五個層級”管理體系雖好,但上至一縣之長,下至基層專管員,河長們分散四處,如何更好地實現聯動,保障治理的“快、準、狠”,令人犯了難。聯想到時下最流行的微信,即能實時發布文圖,又能建群交流,幾個參與“河長制”工作的管理部門一拍即合,2014年11月,“德化河長”微信群建立,一個虛擬辦公室正式成立。
方文才是德化縣環保局局長,也是這個群中最忙碌的成員之一。他向記者展示了微信群里的聊天記錄,每天都有大量的圖文在群內直播,這之中既有河道存在污染問題的圖片,也有執法人員現場整治的圖片,還有河道治理后的風景圖,不論美否,全在此曬優亮丑,內容均來自各級河長、特聘環保監督員及執法巡查人員。他們不定期將河道現狀圖片、情況說明第一時間發布在群內,實現“有圖有真相”,督促著每位河長落實河道巡查和保潔工作。
微信辦公 有治有反饋
“建立微信群的目的在于形成一種部門聯動的應急機制。”方文才告訴記者,“河長”微信群的高效辦公,杜絕了以往部門間的推諉扯皮。
2014年11月的一天,有人在群里舉報雷峰鎮蕉溪流域內一村民往河道中投毒捕魚。消息一傳到群里,各相關“河長”立即在群里展開現場辦公,各級各部門聯合出動執法,第一時間趕至現場抽檢水樣、控制違法人員,并在群內反饋情況、直播整治進展。“河長”微信群的效力逐漸顯現。以往,突發情況需層層上報,部門間存在推諉現象,等到執法人員到現場時違法人員可能都已跑光,自從有了這個微信群后,領導現場辦公、部門密切聯動,各鄉鎮也可共享治河經驗,可謂一舉多得。
據了解,為保障治水制度的長效化,德化每年撥出200萬元專項用于村級專管員管護工資,并實行“河長制”月巡查、季度督查制,還聘請了一批來自社會各行各業的環保監督員共同參與監督。如今,除了“德化河長”微信群,“德化環保監督”微信群及各鄉鎮的“河長制”官方微信群也都紛紛建立,活躍在當地水環境治理的最前線。(記者 陳林森 通訊員 李宏圖 方翔 實習生 李俊男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