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6日至29日,德化縣第十九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政協第十一屆德化縣委員會第三次會議召開。會議總結回顧了2023年各項工作,并提出2024年經濟社會發展新目標。
步入新征程,德化縣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全會精神,持續推進陶瓷創新、文旅融合、城鄉共建,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奮力打造幸福宜居的世界瓷都。
堅持量質并舉推進陶瓷創新
德化縣將以探索創建海絲陶瓷創新試驗區為抓手,持續推進陶瓷產業高質量發展五年行動計劃,深化實施“陶瓷+”產業融合發展,力促“中國白·德化瓷”更好“做出來、擺出來、傳出去”。
育龍頭拓市場:實施龍頭企業培育計劃,實施“德化白瓷”品牌提升計劃,支持企業出口轉內銷,提升國內市場份額;深化海外搶訂單專項行動,優化進博會、廣交會等“中國白·德化瓷”展區;打造直播電商+產業集群應用模式,發展“流量經濟+直播帶貨”新零售渠道;抓好電商物流園招商服務運營,探索“跨境電商+市場采購+海外倉”多模式開拓國際市場。
抓創新促應用:加快省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創建,力爭全年培育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25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業60家以上、高新技術企業50家以上;持續實施“綠色數字技改”專項行動,推廣運用成型生產線設備100臺(套)以上,新增上云上平臺企業100家以上;持續開展“抓工業設計促產業提升”專項行動,辦好“何朝宗杯”陶瓷工業設計大賽、海峽兩岸青年陶瓷創客“i-china”計劃等系列活動,打造“大師IP+”模式。
搭平臺擴影響:培育以瓷藝城、茶具城、全球花盆智慧制造產業園為核心的聚集區。加快大師園、紅旗坊、月記窯等平臺建設,構筑陶瓷藝術人才集聚高地。舉辦國際陶瓷文化周、雙年展、大獎賽以及陶瓷酒器具設計大賽、茶器具大展等展會賽事活動,辦好“中國白·德化瓷”國際巡展,進一步提高世界瓷都曝光度。
堅持深度融合做大文旅經濟
德化縣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力爭旅游收入突破120億元。
培育文旅產品:抓好國家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創建,培育一批全域生態旅游小鎮、金牌旅游村、鄉村旅游重點村、觀光工廠等特色項目。持續實施“旅游+”“+旅游”戰略,做大做強溫泉、康養、體育、文化綜合體、體驗旅游等新興業態。組織開展大型文體旅游活動,不斷擦亮“世界瓷都·自在德化”金字招牌。
完善旅游配套:推進2條特色餐飲街區建設。打造一批特色酒店、智慧酒店、品牌酒店、主題鮮明的網紅住宿企業。抓好全域旅游集散中心運營,完善德化智慧旅游指揮平臺服務功能。研發一批有內涵、有特色的文創旅游商品,打造“德化好禮”品牌。開展溫泉美食節、帳篷露營節、文化旅游嘉年華等節慶活動,形成“月月有活動、季季有熱點”的營銷格局。
突出文化賦能:積極推進新型公共文化空間建設,推出3-5條陶瓷文化特色旅游風景線,持續提升“世界遺產地·德化百館游”。加大德化窯大遺址保護,推進德化窯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規劃建設。依托海絲泉州推薦官工作室,建立一支縣級世遺專職宣講隊。邀請省、市考古研究部門專家到工作站駐點指導,打造一支德化考古團隊。
堅持靶向攻堅夯實發展動能
德化縣將開展“項目創優年”活動,創優推進“謀劃一批、開工一批、建設一批、竣工一批、增資一批”,不斷打補丁、促提升、增效益。
擴充項目壯筋骨:全力推進重點項目攻堅行動,確保重點項目開工100個,完成年度投資288億元以上。用足用好上級“政策包”,全年爭取到位各類資金增長5%以上。強化要素保障,加大土地報批、供應、存量盤活力度,用足用好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穩住投資基本盤。持續推進“工業園區標準化建設”專項行動,加速推進統建代建廠房建設。
招大引強蓄活水:持續開展“抓開放招商促項目落地”專項行動,推動新簽約20億元以上項目5個,力爭開工5億元以上項目5個。全力支持本地企業釋放產能、發展壯大。
優化環境強信心:深入實施“營商環境提升年”行動,擴大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即申即享范圍。探索推行“數字政務門牌”,創新竣工即交證、二手房交易“不見面”“一證一碼”等服務模式,滿足就近辦、跨域辦、視頻辦、在線幫辦及網辦指引等多種服務需求。
堅持共建共享打造宜居城市
德化縣積極探索城市更新實施路徑,提高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水平,推動城市空間、功能和資源再分配、再提升,打造縣域新型城鎮化樣板。
前瞻性規劃:持續跟進昌(福)廈高鐵前期規劃,全力爭取項目途經德化并設立站點。推進18個鄉鎮國土空間規劃,優化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開展老城新生、完整社區、千年瓷韻等3項行動計劃,落實中心城區排水及防澇專項規劃,為全面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提供規劃指引。
高標準建設:深化“抓城建提品質”專項行動和建筑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持續開展“聚城暢通”專項行動,加速交通設施聯網升級,加快城鄉供水一體化,提升配網供電能力,進一步提升城市品位。
精細化管理:常態化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加強智慧環衛基礎設施建設,逐步擴大環衛一體化服務范圍。持續優化公交線路,打造便民交通。推動公共綠地、停車場、社區閑置辦公用房等市場化運作,盤活城市閑置公共資源。持續深入開展物業管理規范提升行動。推行“網格化”管理模式,做優“數字城管”綜合服務平臺,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
堅持優先發展推動鄉村振興
德化縣聚焦暢通城鄉要素流動,強化資源集聚、人才導入、政策支持,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
釋放農村改革活力:推進片區跨鎮聯建,依托“環戴云山”區域聯盟,加快環戴云山綠色經濟產業帶建設。持續構建農村“三級”市場,不斷盤活農村閑置資源資產。深化農村土地制度、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抓好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試點,開展集體資產股份抵押擔保、有償退出等工作。穩妥推進集體林權制度創新,不斷完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
做優現代特色農業:加快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整體推進試點、省級現代農業(畜禽)產業園建設,嚴格落實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責任制,扶持林業龍頭企業做大做強,大力推廣“德化農優”區域公共品牌,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
推進和美鄉村建設: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實施“千村示范引領、萬村共富共美”工程,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探索全流域連片推進鄉村振興模式。提升“四好農村路”,落實農房建設“帶圖審批”,爭創省級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示范縣、閩臺鄉建鄉創合作樣板縣。深化“黨建+”鄰里中心建設,傾力打造社區“一刻鐘”、鄉村“半小時”便民服務圈。加強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建設,深入推進“萬企興萬村”,深化“百萬村財攻堅”;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堅持提標升級厚植生態底色
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打造綠色空間、發展綠色產業、倡導綠色生活,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注重源頭防治:扎實推進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問題整改,深入實施“藍天工程”,實施10個“碧水清源”精準治理項目,加強土壤污染源頭防控,深化礦山綜合整治和生態修復“百日攻堅”專項行動。
注重系統提升:全面落實河湖長制,抓好安全生態水系建設,推進閩江防洪提升工程德化段一期建設,不斷完善防洪體系。完善水利風景區基礎設施,實施庫區移民后扶項目16個。縱深推進林長制,實施國土綠化試點示范項目,提高生物多樣性保護水平。
注重綠色轉型:深化“三線一單”分區管控,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實施危險廢物整治專項行動,大力推進“無廢城市”建設。加速抽水蓄能電站項目,引導陶瓷企業使用清潔能源生產,推動資源節約和循環利用。
堅持人民至上增進群眾福祉
德化縣堅持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不斷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讓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打造更有溫度的社會保障:高質量辦好54個為民辦實事項目。聚焦靈活就業、新就業形態等重點群體,加大招工引才力度。推進養老保險精準擴面,破解邊遠農村集中養老難題。加強城鄉低保動態管理,持續推進社會救助擴圍增效。運用“一人一檔”信息管理系統,提高醫保信息化水平。完善根治欠薪工作機制,優化工傷鑒定便民服務,強化勞動權益保障。動建霞田保障性租賃住房,提升務工人員居住品質。
建設新校區 補齊教育短板
提供更加優質的公共服務:深入實施基礎教育提升三年行動,投資3.9億元建設教育項目8個、新增學位4800個;推進省級智慧教育試點區建設,爭創全國基礎教育綜合改革實驗區。加快縣中醫院綜合樓、縣醫院城東院區感染樓建設,持續開展巡回醫療服務;落實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持續提升普惠托育服務。加快完善霞田文體園“一場兩館”和智慧體育公園建設,改造提升文化服務中心2個。辦好大型特色體育賽事,爭創省全民健身運動示范縣。
構建更具安全的社會環境:建強“一網統管”平臺,拓展“網格化+”職能應用,提升社會治理效能。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打造更高水平的平安德化。筑牢食品藥品安全防線。推動安全生產標準化提質擴面。做好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深化國防動員體制改革,打造征兵工作品牌,做好退役軍人服務保障工作。(林婉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