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東南早報報道了一群“和太陽肩并肩,你愛怎么煎就怎么煎”的勞動者,實測他們的工作溫度,所處地面溫度最低的38℃,最高的達到48℃。報道發(fā)出后,來自德化九仙山下的小村子銘愛村的村民們發(fā)來“慰問”。他們村子400多戶人家,幾乎沒人用風扇,更不用說空調(diào)。不僅如此,他們夜里還要蓋棉被睡覺,如果半夜起床,還得穿長袖。
小記以為夏天已經(jīng)“走遍”大泉州了,難道它爬不上九仙山?
于是,記者帶著溫度計,去測一測。結(jié)果,服了。
昨日中午,在德化銘愛村一村民家里,溫度為29℃,由于晝夜溫差大,床上還鋪著毯子,棉被也整齊疊好放在床頭
涼風習習 在建工地實測28℃
到達德化,穿過九仙山隧道后,就會看到一個牌子,指示銘愛村在隧道口左邊約1公里的地方。進入村子后,記者感覺果然不一樣。同樣是艷陽高照,在市區(qū)記者感覺被熱浪包圍,空氣和風都像是被燒開過的。在這個村子里,感覺周圍的空氣是涼的,尤其是迎面而來的風,那可真叫“涼風習習”。
午間11時30分許,記者在村子里一個搭好水泥框架的兩層樓房工地里測了測溫度,28℃!60歲的黃德凱是工地上的小工,他說這個溫度算是比較高的,因為“這兩天算是今年以來最熱的了,平時多數(shù)時候要更涼快一點”。記者看到,主人在工地上為工人搭了個茶水間,里面也沒有風扇。在二樓干活的工人們似乎也沒有想象中的汗流浹背。“太陽底下一直曬著是有點熱。但比縣城還是好很多的。縣城干活真的會中暑,這里不會。”黃德凱說,在這兒干活和在縣城干活,工錢都是一樣的,所以夏天他們都更愿意在這兒干活。
隨后,記者將溫度計拿到太陽下曬了5分鐘,實測太陽底下的溫度是35℃,比市區(qū)低了至少3℃。
銘愛村
六口之家一個月電費僅70元
“我們這邊真的是家家戶戶基本不吹風扇,晚上還要蓋棉被的。”家住銘愛村88號的周春森告訴記者,自己家里住著六口人。家里雖然買了風扇,只是吃午飯時偶爾用用,晚上是絕對不用的。他指著一樓的一間臥室告訴記者,他的床上一直都鋪著毛巾被,放著棉被。“這里白天和晚上的溫差大約有7℃,所以晚上是一定要蓋棉被的,下半夜如果起床的話,還要穿長袖。”周春森說,家里有電視機、電冰箱、電磁爐、電飯煲等家電,但夏季一個月的電費也就70元左右,和冬天差別不大。
中午12時許,記者在周春森一樓的臥室測了測,29℃。
銘愛村支部書記周森林告訴記者,村子的海拔約有1000米,也許得益于此,所以比其他地方要涼快一些。這有一定道理,畢竟地理老師說過:“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就會下降0.6℃。”為此,村里正在計劃將空著的小學重新裝修,修成民宿,或許可以發(fā)展成泉州的“避暑涼地”。(記者 陳玲紅 吳嘉曉 實習生 張琳 文\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安溪鐵觀音春茶進入采制黃金期2025-04-29
閩南網(wǎng)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xiàn)泉州在補齊養(yǎng)老事業(yè)短板,提升養(yǎng)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