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9月30日訊 山體塌方蔓延下,一條蜿蜒在山間的10米寬的南塔公路被完全掩埋,直接延伸到路邊的浐溪。
塌方現場搶通難度較大,昨遇大雨一度暫停,預計3天內完成搶通
南埕公路是南埕鎮通往塔兜、棗坑兩村的唯一通道,塔兜、棗坑兩村成“孤島”,受困160多人,對外聯系唯一的方式就是時斷時續的手機信號。
27日14時到29日9時,德化南埕鎮塔兜村降雨量388.5毫米,全市最大。雖然受災嚴重,但南埕鎮至今暫無人員傷亡報告,受困村民吃住無憂。
這兩天,泉州市委書記鄭新聰、市長康濤分別趕赴現場指揮救援、慰問官兵和干部。從昨天早上7點開始,武警交通部隊已開始抓緊搶通受阻公路,預計3天內完全打通。
【現場】
總塌方近30萬方 進村公路被掐斷
清晨6點,海都記者冒雨趕往德化縣南埕鎮,剛上南塔公路(南埕到塔兜,即縣道329),便遇交通管制,前方塌方阻斷道路,需徒步前進。這里距離塔兜村6公里,距棗坑村20公里。
前進100多米,記者就遇到一處塌方,右側山體整體塌下來,掩埋了雙向兩車道的南塔公路,沖入水流湍急的浐溪,3輛挖掘機停在現場。
航拍圖顯示,蜿蜒在山間的南塔公路,就像一條細絲帶,而塌方處則像大山的一塊傷疤,很刺眼。
武警交通三總隊副總隊長陳禮錦介紹,他們派出120多名部隊官兵、40多輛大型救援機械車,陸續趕到受災嚴重的德化水口鎮、南埕鎮,支援被阻斷道路的搶通。但昨日上午雨很大,搶通作業只能暫停。
據介紹,此處塌方橫向跨度近70米,高度落差近100米,塌方量估測15萬方,屬于中型塌方體。而前方還有大小塌方10多處,總塌方量近30萬方。
南埕鎮黨委書記李波寧說,南埕鎮雨量大、受災慘重,但目前尚未出現人員傷亡。
【救援】
搶通遇三大難點 力爭3天內完成
“計劃先挖出一條通道,讓一輛挖掘機到對面,這樣兩輛就可對著挖。”陳禮錦說,搶通有三個難點:一是現場公路寬度只有10米,左臨浐溪,右側是山體,作業空間狹窄限制了大型救援機械的施展性能;二是懸石巨大且數量多,較易發生次生災害;三是現場一直下雨,土壤含水量繼續增加,阻礙了救援工作。
“雖然困難重重,但我們爭取兩三天搶通。”陳禮錦說。
南埕鎮鎮長林忠營介紹,全鎮12個行政村,這次降雨集中在塔兜、棗坑以及鎮區所在地南埕村,這三村又被浐溪、石龍溪和雙芹溪三溪環繞交匯,加上上游山洪暴發和龍門灘水庫泄洪,上下夾擊,因此受災最嚴重。目前,塔兜、棗坑兩村共被困160多人,已安全轉移安置42人。
【自救】
村民吃住無憂 積極組織自救
由于移動基站受損,信號時斷時續,塔兜村村支書張華忠、棗坑村村支書張金城兩人手機一度打不通。
“除了出不去,打電話不方便,其他都很好。”塔兜村村支書張華忠說,全村有5個自然村角落,村里有石龍溪漂流和塔兜溫泉,旅游產業發達,平時常住人口200多人,臺風前景區關閉,部分人外出,只剩100多人。目前,村民都吃自家種的糧食,喝井水,倒塌了6棟農房,人都提前轉移了,吃住無憂。
棗坑村村支書張金城介紹,全村3個自然村角落,前幾年,因地質災害點農房搬遷了115戶,如今只剩60多人,主要是留守老人和返鄉種田的中年人。村里引山泉水自建飲用水集中供應點,這次設施受損而暫停供水,村民都挑井水用。
昨天上午9點多,兩個村莊一度停電,張華忠和張金城各自帶著村干部沿村巡查,發現一根毛竹壓到了高壓線導致短路停電。請來懂電的村民將毛竹移除,通知供電所送電。
昨晚7點,經緊急搶修,塔兜村全部通電,棗坑村通了1/3,因現場不便夜間搶修,剩余的40來戶用電要今天才能搶通。(本版文圖 海都臺風報道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