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第十四屆亞洲藝術節延伸項目之一的首屆中國(安溪)家居工藝文化博覽會,將于11月9日至11日在中國(安溪)家居工藝城舉辦。
金獎作品《馬到成功》 (安宣)
日前,為期四天的首屆中國(安溪)“匠心杯”藤鐵工藝現場創作大賽在中國家居工藝城舉行,來自安溪全縣及泉州的32組能工巧匠同臺競技。安溪縣振鴻工藝公司葉振民選送的作品《馬到成功》喜摘金獎,同時評出銀獎2名,銅獎7名,優秀獎若干。這些作品將于首屆安溪家居工藝文化博覽會期間展出并舉行頒獎儀式。
15日,現場創作大賽正式鳴鑼開賽。在8號區,打鐵焊鐵的聲音不絕于耳,來自安溪縣集發工藝的黃春火向記者介紹,他正在創作的作品叫《夸父追日》,形狀類似一個人在奔跑,希望通過藤鐵工藝展現夸父勇敢追求光明的精神。“看似就一個人物造型,也要花費多道工序,用三天的時間才能完成。”
藤鐵創作如火如荼地進行,而藤編參賽者則靜謐地進行手編創作。來自英發工藝的吳美珠在現場用藤條編作品《采茶女》。“作品把安溪的茶葉跟工藝品完美結合,體現茶鄉女勤勞善良的優秀品質。”
大賽主辦方介紹,參賽者中既有當前家居工藝的領軍人物,又不乏業界的后起之秀,同時吸引來自泉州的工藝美術大師。僅4天時間,32件作品精彩亮相。“選手們在賽場中可以分享技藝,用新的器具、新的語言,甚至用新的形式去詮釋家居工藝的魅力。”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安溪竹藤編技藝傳承人、工藝美術大師陳清河介紹。
“在限定時間現場制作,年輕作者調動聰明才智和工藝技能,讓廢銅爛鐵變成了一件件具有藝術表現力的作品。”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張錩在18日下午舉行的作品點評會上,對參賽作品做出這樣評價。他說,參賽作品題材多樣,形式多變,風格多向,充分體現了百花齊放的文藝語言。
“很多參賽作品集品質、品位、品相這‘三品’于一身,在現場,仿佛置身于藝術寶庫。”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設計藝術研究所所長黃維教授從現代的品牌戰略和設計符號角度深入解讀作品。他認為,此次參賽作品的品質較好,這得益于安溪30多年來藤鐵工藝業的發展和積累。(記者 許雅玲 通迅員 章財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