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建設一頭連著經濟發展,一頭連著民生福祉,是助力高質量發展的“動脈”,也是牽動民心的“神經末梢”。自2011年以來,安溪縣的公路干線通過“白改黑”不斷提檔升級,讓道路換新顏,為發展生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創造良好的基礎。
“白改黑”既增顏值又提品質
在蘆田鎮經營竹制品加工廠的黃建賢,開著大貨車,車上裝著客戶訂購的產品,沿著縣城方向出發。車窗外,昔日雙車道的水泥路面,變成標線清晰、平穩的黑色瀝青路面,黃建賢開起車來也格外舒心。
黃建賢告訴記者,自從去年年底“白改黑”之后,路面變得很平穩,一些路段裁彎取直,開起車來感覺很順暢,拉貨物的時候,感覺車上的貨物也不會像以前那樣搖晃,心里也舒暢起來了。
據了解,G358線蘆田鎮福嶺村至蘆田鎮區“白改黑”工程于2023年3月開工,當年年底完工,10多公里的“次差路”一躍成為“優等路”,這給當地群眾、企業等都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路好走了,我們的物流成本和車輛磨損都會減少,提高了生產效率,給我們帶來更好的收益。”說到這條路“白改黑”后帶來的好處,黃建賢喜不自勝。他深深體會,“白改黑”不僅是增顏值,而是提了品質。
同樣感到方便的還有蘆田鎮蘆田村村民林炳南。因福嶺村至蘆田鎮區“白改黑”后,開車順暢了許多,他介紹,身在外地的兒子、媳婦比以前更經常地回家走走看看。
眼下,不止進出蘆田鎮有了瀝青路,虎邱鎮雙都村至羅巖村的道路也在施工。從雙都村至羅巖村段4.5公里的道路將換上瀝青罩面,在該路段的瀝青罩面施工現場,記者看到,有不少施工機械在進行前期路面施工作業。
現場施工人員黃秀波告訴記者,現在正在作業的是病害處理和注漿換板等,主要是把以前的病害、掏空不完整的路面進行換板處理,這樣路基會比較牢固。
“項目建成投用后,既提高道路平整度和行車舒適性,又大大降低了安全隱患,產業更活了,路通百業通,促進了沿線村莊鄉村旅游,茶葉、竹制品等特色農業產業發展,老百姓們都歡迎。”泉州市公路事業發展中心安溪分中心副主任李佳成說。
抓重點縱深推進整體提效
交通路網在茶鄉大地上縱橫交織,不但暢通了經濟發展的命脈,而且激發了鄉村振興的無限活力。據悉,自2011年開始,安溪公路分中心在群眾的質疑聲中開建全市首個路面“白改黑”項目——南安侖蒼至安溪茶都路段瀝青路面改建。
在隨后的“十二五”“十三五”期間,面對著縣域內公路等級低、路窄、彎道多、資金缺口大等問題,安溪縣陸續完成城區至龍門路段、城區至湖頭路段、S312線安溪金谷元口至尚卿路段、安溪官橋至虎邱芳亭路段等多個瀝青路面改造工程,總里程超過120公里。
“‘白改黑’后,不僅能有效提升行車的安全性、舒適性,還能有效起到防塵降噪,美化環境的作用,并且降低了日常養護難度,提高日常養護效率,進一步改善安溪山區交通出行條件,大大提升物流效率,提升區域品位和形象,為地方經濟騰飛和新農村建設提供交通保障。”李佳成表示。
進入“十四五”以來,在“外安溪”基本實現全面“白改黑”、國省干線實現提級改造的基礎上,安溪縣公路“白改黑”從外向內逐漸鋪開,共計投入項目建設資金約2.7億元、日常養護資金約1.2億元,實施路面“白改黑”總里程約43公里,先后實施S312線長卿鎮田中村至祥華鄉鎮區段、G358線蘆田鎮福嶺村至蘆田鎮區及龍涓鄉錢塘村段等5個路段瀝青路面改造工程。
泉州市公路事業發展中心安溪分中心主任謝元軍告訴記者,通過三個五年建設和規劃,在“外安溪”全面“白改黑”基礎上,該分中心積極響應茶鄉高質量發展號召,不斷加快步伐,以“減少低等級公路、鞏固優良路率、提升次差路路況”為重點,全方位實施公路提級改造計劃,持續改善國省干線路容路貌和提升路況水平,茶鄉大地163公里實現水泥混凝土路面到黑色瀝青路面的華麗轉身。接下來,將穩步推進G355線虎邱鎮雙都村至羅巖村段、G358線蘆田鎮蘆田村至招坑村段路面、S217線龍門鎮溪瑤村至廈門同安交界處段瀝青路面改造等工程的實施,進一步深化全縣公路提級改造工作。
謝元軍表示,下一步,該分中心將主動融入安溪高質量發展大局,繼續提升縣內專養公路瀝青路面占比,提高專養公路行車安全性和舒適性,并結合公路文化和安溪地域特色,為茶鄉人民群眾打造出“暢、安、舒、美、優”的公路環境,為安溪經濟社會發展創造動能,為“十四五”交通運輸部國省干線管理考評交上滿意的答卷。(記者 李艷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