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5月30日訊(閩南網記者 黃紫燕 通訊員 吳圣超 劉婷婷)喜迎五湖四海客,共品一盞春茶香。30日,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入選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兩周年活動在安溪西坪鎮茶禪寺舉辦。領導嘉賓、專家學者,以及24位泰國重要農業遺產系統管理保護能力建設研修班學員齊聚茶鄉,開展系列活動,暢談全球農遺保護與傳承,助力安溪茶產業高質量發展。
活動現場 黃東華/攝
據了解,5月20日是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被聯合國糧農組織正式認定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兩周年。為進一步加強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的傳承保護,提升安溪鐵觀音全球農遺影響力,安溪舉辦“守護全球農遺 創造美好生活”福建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入選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兩周年暨泰國重要農業遺產系統管理保護能力建設研修班活動。
本次活動為期3天,從5月29日至31日,活動由福建省農業農村廳、泉州市農業農村局、安溪縣人民政府、福建農林大學安溪茶學院指導,安溪縣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管理委員會辦公室、安溪縣農業農村局、安溪縣文化體育和旅游局、安溪縣茶業發展中心、西坪鎮人民政府主辦。
“以茶為媒,傳播茶文化,共富茶經濟。”安溪縣委副書記、安溪縣茶業管理委員會主任洪金城表示,千百年來,安溪鐵觀音以其珍稀的茶樹良種、科學的栽培管護、精湛的半發酵技藝、多樣的茶園生態以及豐富的文化內涵,融合形成了完整齊全、獨樹一幟的茶文化系統。截至目前,安溪鐵觀音已在歐盟等46個國家和地區完成商標注冊,成功入選首批“中歐100+100”地理標志產品互認清單,香飄全球。“今天研修班走進安溪,共同探索兩地茶產業在產品研發、標準建設、文化傳播等領域的合作,必將有力促進兩地茶產業發展優勢互補、互惠共贏。”
泰國重要農業遺產系統管理保護能力建設研修班代表查德薩克·夸拉克薩說,農業文化遺產是全人類共同的寶貴財富,蘊含著古老農耕文明的經驗和智慧。中泰兩國友誼源遠流長、合作潛力巨大。他希望,未來能開展更多農業方面的交流研學活動,取長補短,共同譜寫“中泰一家親”的新篇章。
安溪鐵觀音傳承與保護階段性研究成果發布 黃東華/攝
“在‘茶敘外交’中,通過一杯茶,即可傳遞我們中國人的思想和理念。”農業農村部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農科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先德表示,安溪茶習俗和文化根植于民間、傳承于歷史,在當代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保護、傳承和發展好彌足珍貴的農業文化遺產,是我們共同的責任,希望借此次交流互鑒、合作共進的機會,就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的發掘、保護、利用、傳播和傳承有更多的交流,碰撞出思維的火花,在傳承和發展中堅定文化自信,讓古老的農業文化遺產煥發新的生機。
兩年來,安溪縣積極推進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農業遺產保護制度建設,在產業發展、文化傳承、生態保護,國際合作、茶史跡調查等方面開展了有益的探索與實踐。大會上發布了安溪縣茶史跡調查階段性成果研究,以及安溪縣茶樹種質資源的保護、鑒定與研究階段性成果。
揭牌儀式 黃東華/攝
此外,現場還進行了揭牌儀式、頒發儀式、授牌儀式、頒獎儀式和封茶儀式等。
同時,由商務部主辦、農業農村部國際交流服務中心承辦的“泰國重要農業遺產管理保護研修班”在安溪縣召開并舉辦結業式。5月29日,泰國研修班一行現場考察了中國茶都茶文化博覽館、魏蔭鐵觀音文化園等安溪代表性茶產業園。“在安溪,我們了解了安溪鐵觀音農業文化遺產的豐富內涵,多角度直觀感受中國茶文化魅力和農業文化遺產保護實踐。”研修班的學員們說,希望未來能開展更多農業方面的交流研學活動,互學互鑒,共同促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