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10月29日訊 27日,多名美國國會議員對“監聽門”引發的憤怒感到不滿,反稱歐洲盟友應該對美國的監聽行為心存“感激”,因為這些舉措確保了歐洲的“安全”。
“多虧美國”
美議員稱,監聽挽救了數以千計民眾的生命
共和黨籍聯邦眾議員彼得·金接受全國廣播公司采訪時說,美國國家安全局的監聽項目“挽救了數以千計民眾的生命,不只在美國,還包括法國、德國等其他歐洲國家”。
美國國安局近日先后被曝出針對法國公民和德國領導人的監聽事件,飽受歐盟批評。
美國國會眾議院情報委員會主席邁克·羅杰斯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采訪時說,如果認識到民眾會因此變得安全,法國人會為美國在法國的監聽舉措“歡呼”。“如果法國公民確切知道事情真相,他們會拍手鼓掌,開香檳慶祝。”羅杰斯說,“這(監聽)是件好事,它讓法國安全,讓美國安全,讓我們的歐洲盟友安全。”
羅杰斯還批評媒體稱,有關美國監聽多達7000萬法國公民電話的報道“百分之百錯誤”。他強調,搜集通話記錄屬于反恐項目,不針對法國公民,媒體“只看到了1000個拼圖塊中的3至4塊,就希望因此下結論”。
“我想,如果美國情報部門沒有搜集有助于保護海內外美國利益的情報,那將是更大的新聞。”羅杰斯說。
“不應道歉”
認為美歐相互存在監聽行為,憤怒顯得“不真誠”
彼得·金認為,法國政府本身也從事類似美國的監聽行為,因而應該在這起風波中幫助緩和有關批評聲。對美國而言,總統貝拉克·奧巴馬不應該總是被動解釋,應該“停止道歉”。
羅杰斯認為,美歐相互存在監聽行為,歐洲卻因這次“監聽門”而憤怒,顯得“不真誠”。他呼吁歐洲國家提高自身情報能力以及情報監管舉措。
“歐洲需要有一套更好的(情報)監管體系。我想,受(‘監聽門’)啟發,他們(歐洲領導人)應該能看到自己的情報部門正在干什么,沒有干什么。”羅杰斯說,盟友之間的情報活動應該相互“尊重”且“精確”,同時應受到適當監管。
表態
我外交部:
應盡早制訂網絡空間行為準則
在28日的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問,美國安全局承認監聽了35個外國領導人,將重新評估其監聽行為。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說,10月22日至25日,聯合國互聯網治理論壇第八屆會議在印度尼西亞巴厘島舉行。與會代表普遍對美國監聽他國領導人的行為表示了關注和不滿,認為這種做法損害別國主權、侵犯個人隱私權、降低了公眾對互聯網的信任和信心。
她說,中方認為,在聯合國互聯網治理論壇上反映出的這種動向值得重視,也再次印證了中方此前多次表明的網絡安全問題是當前各國的普遍安全關切,凸顯了國際社會有必要在聯合國框架下積極行動,盡早制訂網絡空間行為準則,共同維護網絡空間的和平、安全、開放、合作。
美國國安局:
奧巴馬真的不知情
美國國安局27日發表聲明,否認德國媒體有關奧巴馬對監聽行為知情的報道。
德國《星期日圖片報》報道稱監聽默克爾的行動2010年就被告知奧巴馬,奧巴馬沒有制止,允許行動繼續,甚至要求獲得有關默克爾的詳細信息。
國安局女發言人范妮·瓦因斯27日說,亞歷山大“2010年沒有與總統奧巴馬談論過有關德國總理默克爾的外國情報活動,也沒有談過涉及默克爾的監聽行動”,“媒體有關報道不真實”。
德國內政部:
美國人違反德國法律
德國內政部長彼得·弗里德里希27日迫切要求美國就所有指認提供“完整信息”,“如果美國人在德國截取手機信息,他們在德國境內,因此違反德國法律”。他說:“監視是一種犯罪,應將責任人繩之以法。”
《星期日圖片報》一項民意調查結果顯示,76%德國民眾認為奧巴馬應就“監聽門”向默克爾致歉,60%民眾認為監聽丑聞損害兩國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