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10月28日訊 據德國媒體26日報道,美國情報部門監聽德國總理默克爾電話通信已長達十余年,而現任美國總統奧巴馬至少自2010年起就對此知情。
報道還披露,美國以位于德國首都柏林的駐德大使館為基地,從事對德國官員的監聽活動,而美國的類似監聽站遍及全球大約80個地點。
美駐德使館是監聽大本營
德國《南德意志報》25日援引“棱鏡”情報監視項目曝光者斯諾登披露的文件報道,美情報人員可能在距離總理府不到一公里的駐德使館監聽默克爾的手機通信。
而據《明鏡》周刊報道,在距離德國聯邦政府辦公區不遠的美國駐德使館內,設有一個未申報的監聽站,美國國安局和中央情報局在此共同監控德國官員的通信。《圖片報》稱,監聽站位于美國使館的四樓,監聽默克爾所獲信息由此處直接發回白宮,而不是像通常那樣先發往位于馬里蘭州的美國國安局總部。
《圖片報》稱,美國不僅監聽默克爾用來處理本黨基民盟內部事務的辦公手機,還監聽默克爾今年夏天新添置的、據稱可防監聽的新手機。除竊聽通話內容外,美國情報人員還截取她每天與親信之間的大量短信。只有默克爾在總理府的固定電話得以幸免,默克爾通常通過這一座機與他國領導人通話。
奧巴馬總統2010年就知情
《明鏡》周刊援引德總理府一名消息人士的話報道,“竊聽門”23日曝光后,默克爾致電奧巴馬要說法。奧巴馬就竊聽事件作出道歉,同時向默克爾保證,他先前對竊聽行為并不知情,聲稱如果知情就會阻止竊聽事件發生。
但德國《圖片報》27日援引美國國家安全局一匿名高級官員的話說,國安局局長基思·亞歷山大在2010年就已向奧巴馬總統匯報了對默克爾的監聽項目,但奧巴馬并未阻止,此后白宮還“訂閱”了大量監聽材料。這名官員說,奧巴馬不信任默克爾,想知道她的一切。
據《明鏡》周刊官網26日報道,該周刊掌握的一份來自美國國安局的資料顯示,默克爾早在小布什總統主政時期的2002年就已被列入國安局的監聽名單,當時默克爾還只是德國主要反對黨的領袖。直到奧巴馬2013年6月訪德前的幾個星期,默克爾仍在國安局的監聽名單上。
使領館為站點監聽站遍及全球?
《明鏡》還援引美國國安局秘密文件報道,美國在全球大約80個地點的駐外使領館設有秘密監聽站,竊聽所在地區高官通信信息。
報道說,美國國安局在美駐德大使館內設立了“特別收集服務”站點,由國安局和中央情報局工作人員監聽包括默克爾在內的德國官員。一份2010年的文件顯示,美國的類似監聽站遍及全球大約80個地點,其中歐洲占19個,包括法國首都巴黎、西班牙首都馬德里、意大利首都羅馬、捷克首都布拉格、瑞士日內瓦。除柏林外,美國在德國的法蘭克福還設有監聽站。
這份文件特別提到,如果美國在駐外使館設立監聽站的情況被外界得知,“美國與所涉國家政府的關系將遭受嚴重沖擊”。
□相關
美曾為監聽亞太尋日本協助遭婉拒
日本共同社27日援引那些消息人士的曝料報道,多名消息人士披露,美國國家安全局2011年左右曾試圖尋求日本政府協助,以期利用途經日本的光纖電纜截取亞太地區其他國家的電話和互聯網通信數據。
消息人士披露,當時的日本政府認為,一些獲取數據的活動不符合日本現行法律。另外,日本情報部門人員數量較少。那些消息人士說,日本情報人員數量與美國國安局相比少得多,而以數據截取量衡量,這一活動需要大量人手,而且需要私營企業配合。
日媒稱,由于中國連接亞太地區的國際光纜大多通過日本,因此美國國家安全局此舉顯然是為了收集中國情報。(新華綜合)
英政府監聽被曝規模“遠超想象”
英媒最新披露的一份備忘錄顯示,英國政府通信總部在電信企業的配合下從事境內外通信監聽,規模遠超外界想象。這家英國主要情報機構擔心法律訴訟,私下展開游說活動,極力避免這些監聽行為公開。值得一提的是,當法德領導人在剛剛結束的歐盟秋季峰會上要求美國就竊聽他國領導人及民眾討說法之時,英國首相卡梅倫刻意保持距離,反而對斯諾登披露機密文件的行為大加指責,稱他“正讓我們的世界變得更加危險”。(法晚)
聲音
美國情報機構丑聞,好似一座冰山,在掘冰者斯諾登的冰錐下,被一角一角地敲開,褪掉神秘的冰殼,露出丑陋的巖石。震驚之余,人們其實并不知道,這座冰山到底有多大。不少人不禁會問:美國怎么會從言必稱“人權”和“自由”的道德說教者淪為近乎偏執的竊聽狂?
——新華社記者蔣國鵬
“美國采取監聽措施其實是為了一個根本性問題:美元作為世界主要貨幣時日無多了。因此我們才會遭遇間諜活動:歐元現在成了美元的對手,這導致美國想非常詳細地了解歐洲這個競爭對手的領導力量在想什么和做什么。對默克爾手機的興趣純粹出于經濟原因。”
——德國外交政策協會專家約瑟夫·布拉姆爾
對“棱鏡式”監控說不
10月26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一名男子手舉寫有“感謝斯諾登”的標語牌參加抗議“棱鏡式”監控的集會。華盛頓當日舉行較大規模抗議活動,要求奧巴馬政府立即停止對美國及全球民眾實施“棱鏡式”秘密情報監控,組織者還計劃向國會遞交一封由57.5萬人簽署的抗議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