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2024年福建省文旅經濟發展大會在泉州召開。當前,旅游業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同地區人員之間的相互流動也促進了文化的交流互動。福建,作為全國首個“市市通高鐵”的省份,正以更便捷、更開放的姿態迎接八方來客。
從去年泉州蟳埔的簪花圍到今年長樂的游神,福建文旅“頻頻出圈”。在人們對旅游的期望不只是“看山看水看風景”的當下,福建之所以能不斷讓游客驚艷,不遠萬里為體驗當地獨特的文化而來,離不開福建文旅的融合創新——融入新時尚、迸發新創意、連接新生活。全省文旅單位推出多元文旅消費活動,讓游客觀文品史、沉浸式體驗生活,感受閩人智慧的鮮明特色。
文化是旅游中必不可少的一項要素,是旅游發展的靈魂,而旅游是文化發展的依托之一。文旅融合不能只是將文和旅簡單拼接,而是要發現彼此間的聯系力、作用力,借助業態、場景、模式等方面的創新,結合城市獨特的歷史底蘊與文化背景,不斷挖掘文旅融合的資源,找到城市的文化定位,形成獨一無二的地方優勢,才能產生“1+1>2”的效果。
基于多元燦爛的歷史與地域特色文化,福建從雙世遺武夷山、鼓浪嶼、福建土樓到“一生至少要去一次”的泉州等,不斷探尋文化遺產賦能文旅經濟;從首創非遺特色街區、非遺工坊到創新“跟著演出去旅行”新模式等,福建探索培育非遺市集、民俗演藝等文化商圈,正在著力打造非遺旅游融合的福建樣本。
中國商業法研究會理事、湖北經濟學院教授黎樺表示,“讓游客置身在場景里,情感上有一種升華,更能直觀地體會到其中的文化內涵”。福建將傳統文化與現代旅游結合,為游客們提供了全新的場景體驗,既能為旅游目的地注入更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更高的吸引力,也能更好地滿足游客在放松身心的同時,感受傳統文化魅力的期待,還能有效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可能是國內游的發展趨勢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文旅的火熱,不少年輕人正在以各種形式參與到文旅發展之中。其中,最為直觀的是,近年來一個又一個“文旅頂流”的背后,都離不開“圖圖相傳”“沉浸式體驗”的擴散傳播,這正源于年輕人的一次次“打卡”發圈。福建文旅的持續出圈,一樣不能缺少年輕人的分享。
福建年輕人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和尊重,追逐民俗活動的熱情,并在創新與傳統碰撞中,接力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善用年輕人的視角,探索文化與文旅相互融合的發展之路,從而讓福建具有深厚歷史底蘊的傳統文化鮮活地傳承,活化在生活場景中,給予游客真實而獨特的體驗感,實現文旅創新與當代游客的情感聯結,是當下旅游爆款的一把密鑰。“半城煙火半城仙”“見人見物見生活”的泉州游,就是一個例證。
值得注意的是,文旅融合,創新要“適度”,不可一時心急走錯路。創新的前提是尊重傳統,保留傳統的優秀部分,在傳承中發展,在發展中創新,在創新中提升。文旅融合的創新,目的是賦予文化遺產以新的文化意義,賦能當下的旅游場景,使之契合時代的審美,適應當前的文旅需求,而不是脫離傳統,跳脫承繼,一下子變成面目全非的東西。因此,循序漸進地探索傳統文化“活化”,才是推動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的正確實踐路徑。
文/廖文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