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考一結束,2022暑期文旅消費的熱潮,似乎一浪接一浪地來襲了!
僅以合肥為例,5月剛開放的安徽省美術館已迅速成為網紅打卡點:從最初每日1500人次的預約量,上調至線上、線下共3000個名額,依然是提前一周即搶約一空。“約到美術館門票了嗎?”成為合肥市民寒暄的新話題。奇怪嗎?一點兒不怪!
隨著合肥市疫情防控態勢平穩向好,在安徽省加強“安徽人游安徽”“暖民心行動”的推動下,民心所向,皆為假日休閑短途游,舒緩一下疫情引發的緊張,享受一下自由呼吸的暢快。從五一到端午,“露營”成了合肥假期出游的“頂流”。無論是城市公園綠蔭地、環巢湖公共休閑區,還是近郊鄉下新空間,舉目皆是帳篷、天幕、釣魚凳、蛋卷桌……朋友同事在一起聊天,嘴里要是不能蹦出幾個露營術語,好像就OUT了,網友甚至笑談:“朋友圈從曬核酸已陡轉為曬露營啦!”奇怪嗎?一點兒不怪!
論及“美術館”的走紅,或因建筑外觀山水意蘊的地標,或因館內旋轉樓梯、玻璃棧橋等獨具藝術魅力的“打卡”空間,抑或是頗具分量的開館大展《韓美林藝術展》等,在感官經驗、社交經驗、情感經驗層面對大眾“體驗感”的滿足。更深層次的歸因,當屬合肥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斷增強,以及市民渴望近距離接觸藝術的熱情高漲。
而“露營”的爆紅,不僅在合肥,同期還有杭州、成都、廣州、深圳、武漢、北京等地,紛紛進入全國露營客源地熱門城市。一時間,“露營”呈燎原之勢。據某旅行OTA平臺透露,其五一露營訂單量環比上月增長超350%;而據某社交平臺披露,2020年露營相關筆記發布量同比增長271%,瀏覽量同比增長170%,2021年露營搜索熱度較上年同期又增長258%……數據是行為的結果,僅僅是因疫情限制了遠行,“周邊游”的露營才熱度暴漲嗎?這固然是重要誘因,追根究底,還是市場對80后、90后成為消費主體,在個性化消費需求層面的早早“種草”。畢竟,戶外生活不只是生活的一種延續,更是都市生活的補充,是城市與鄉村相互融合共生的新潮表現。
時代的車輪滾滾向前,沒有什么能阻擋新時代新需求的到來。新需求開啟新旅游時代。如果說,從“智慧旅游、全域旅游、鄉村旅游、紅色旅游”的提出,到“度假區建設、旅游景區建設、休閑街區建設”這些不同時期工作重點的涌現,都是從供給側角度來看待和解決旅游發展問題的,那么,在世界上占較大比重的“研學旅游、房車旅游、海洋旅游”等,在我國市場的蓬勃發展,還需要什么樣的土壤呢?筆者認為,是需求側管理與相關制度的調整。變局中的“新旅游”,是否應圍繞著“食、住、行、游、購、娛”等要素如何獨立化,來構建旅游產業體系和空間體系的創新思考?旅游是一種生活方式、學習方式、成長方式,也分別體現了其經濟屬性、文化屬性和社會屬性。有學者認為,在此前的旅游發展中,后兩種屬性的產品和產業結構很少得到關注。而當我們清楚地看到,旅游已成為家庭日常消費的重要部分,一個地區常住人口的出游率及外來人口的到訪率不斷提高,旅游領域業態不斷豐富,就業人數不斷擴大……如果這種發展趨勢不斷強化,正如《人民日報》近期相關報道的觀點:“旅游化必然成為工業化之后,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一種新型發展方式”。
還是回到合肥。我國旅游40多年的發展歷程中,合肥一直是“組團市場”,屬于“內需型”旅游城市(有人口紅利,缺核心景觀價值)。相較于“外需型”旅游城市(無人口紅利、有核心景觀價值,如黃山市等)、“綜合型”旅游城市(如杭州市等),優勢劣勢顯而易見。而當進入旅游產品供給充足時代,合肥文化旅游的需求“ 風口”——真的來了!
以“科里科氣”出圈的新一線城市合肥,若能在“更加注重對創新文化、包容文化的研究、闡述和應用”層面進一步發力,找到與之相關的科技、科創資源、品牌、空間成為城市名片獨特的吸引力要素,進一步將文化與科技相結合,找到以滿足“新旅游”需求為切入點的合肥“文里文氣”新亮點,對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將具有積極意義。
?。ㄍ钪性u特約評論員 趙媚(資深旅游業內人士,WE領讀創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