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都閩南網訊
1000米長的涂門街,市區商賈繁華之地。兼之旅游、文化等應有盡有,熙熙攘攘,大美不言。
可有處瑕疵隱患,一直不足為外人相道。直到前天,熱心厝邊洪先生,致電海都熱線通968111后,邦邦現場一看,乖乖!這還真是隨時坑爹的“攔路虎”:涂門街兩側綠化帶圍欄被拆后,竟殘存著一排螺絲釘,3厘米高,銹跡斑斑,根根上立。
小事不小視。接到邦邦現場核實情況饋后,市園林管理部門,前日積極回應后,昨日下午即派出園林工人,錘敲鋸割,電光石火間,還了民眾一個平安。
【現場走訪】花圃圍欄被拆留下螺釘白天小心一點,可能還躲得過,晚上就難提防了
根據讀者來電線索,前天,沿著整條涂門街,邦邦走了一趟發現,從涂門街東魯路路口,至中山中路一段,大部分綠化帶圍欄都被拆除,極個別地點存有一小段圍欄。
但圍欄拆除后,花圃周圍的石墩上,確實留下了一排凸起的螺絲釘,約有3厘米高,銹跡斑斑。這排長長的、裸露的螺絲釘,看起來確實嚇人。
“好像是去年8月左右,涂門街鋪瀝青路那會把圍欄拆了,釘子也沒一起拆掉。非機動車道本來就比較擠,每次到節假日,人多起來了,經過的電動車很多,一有車輛會車,電動車靠邊行駛,腳難免就會蹭到釘子上面。
”提起這些螺絲釘,在中山街開了十幾年店的吳阿姨很生氣,“我上次去買菜回來,一雙新皮鞋就給釘子鉤破了。還看到有人不小心被絆倒。”
家就住在涂門街上的王先生直言,“每次看到那些釘子,心里面總是毛毛的。也不知道怎么搞的,這么久都沒有人來管。”
負責打掃涂門街的環衛工人老李告訴邦邦,去年夏天時候,每天他到涂門街打掃,常會看見這圍欄一天一天在減少,還以為是不是被小偷偷去賣。”老李說,現在圍欄沒有了,剩下這么多釘子,經常是清理花圃中垃圾的時候,只要一個不小心,就會踩到釘子上面,還好釘子不是尖的。
邦邦從涂門街的北側繞到南側發現,南側綠化帶圍欄缺失得更多,裸露的螺絲釘也要多些,兩側加起來,存在螺絲釘隱患路段,有1000多米。
更有甚者,公交站上也有螺絲釘。不少乘客走到公交站一側的公交站牌查看公交線路時,總是會小心躲避地上的螺絲釘。
“不小心的話,很容易被絆倒。”白領小林蹬著一雙高跟鞋,對比之下,釘子也顯得很突兀。“白天還好,等天黑下來,就很難防了。”
【部門行動】兩小時排除完鐵釘隱患 拆了好,拆了好!行人豎起大拇指
當天,接到邦邦情況反映后,泉州市園林管理局綠化管理科傅科長表示,2007年涂門街移交時,這些綠化帶上的圍欄,就有不同程度的破損了。移交后,考慮到一般人不會走到綠化帶上,涂門街的綠化帶也沒必要安裝圍欄,便一直放著。既然確有隱患,他們第二天就讓人到現場查看,盡快解決。
昨日下午2點左右,邦邦來到涂門街整改現場,看見兩名園林工人的身影。
“嗡……”火化四濺,切割機發出刺耳的噪音。一名園林工人手握切割機蹲在花圃邊上,一邊避讓著車輛行人,對準石墩上的螺絲釘一陣切割后,馬上轉移到下一個目標。另外一名園林工人也不閑著,手持一把鐵錘,三兩下就把螺絲釘敲了下來。園林工人告訴邦邦,這些釘是膨脹螺絲釘,固定得十分牢固,不可能拔出來,多半只能采用切割的方式。
等把涂門街兩邊的螺絲釘全部拆除后,兩名工人已經氣喘吁吁,時間也過了將近2個小時。
“平時開車匆忙,都沒怎么注意過這些釘子,確實還是挺危險的,拆了好,拆了好!”正要去上班的陳女士不禁對這些辛苦的園林工豎起了大拇指。
征集令:
因為當初的瀝青路改造項目,無意留下綠化護欄殘存鐵釘,成了白璧微瑕。
但風起于青萍之末,禍患常積于忽微。
城市建設管理年,有建設更有管理,兩者不可或缺。
而勾勒城市大美的,正是細微之處。因為見微知著、積少成多。
解決市容市貌的小問題,就是在書寫泉州城市形象和品位提升的大文章。
除了今日報道的這起綠化護欄殘存鐵釘,市區道路上,如減速帶磨損后,突出地面的鐵釘等,這些“攔路虎”肯定還有不少。
歡迎市民致電海都熱線通968111或新浪微博上@海峽都市報閩南版報料,我們將核實后聯系有關部門盡快整改。(本網記者 張帆 黃啟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