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都閩南網訊探頭,瞇眼,確定前方沒有來車;抬腳,邁步,橫穿刺桐東路3車道;踮腳,挺身,踩過一片高約20厘米的綠化帶,再橫穿刺桐西路3車道。
泉州市區刺桐路改造前,這是不少習慣抄近路的市民橫穿刺桐路的情景。如今改造結束,還是有冒險穿越“火線”的市民,不過,現在要橫穿的是雙向8個車道,外加半米多高的綠化帶,以前則是6車道。
違規橫穿,不但踩死了綠化草木,而且容易引發交通事故。昨天,市政工程開發總公司就此回應,近期將在沿線8座跨河小橋的中央,設置高約1.5米的鐵絲網,并種上三角梅等帶刺植物。
亂象:10分鐘內20人橫穿
沿刺桐東路走一圈,記者發現,3.4公里長的刺桐路有4個十字路口,跨越內溝河的小橋和水閘則有8個,小橋上剛鋪的綠化帶已被踩出一條泥巴路。
60多歲的李阿婆家住刺桐東路一側的東美社區,女兒則住刺桐西路一側的豐盛假日城堡小區,李阿婆是穿越火線的“老手”,她說,一直都這樣走,習慣了。否則的話,她要繞過刺桐路與泉秀街或津淮街的交叉口,橫穿大約四五十米,繞路的話卻要多走五六百米?!安蛔哌@,你叫我走哪?”
在省公路一公司附近觀察10分鐘,記者就看到有20名市民橫穿馬路,理由都一樣:抄近路。附近店主說,人群橫穿的高峰期在早上和傍晚。
呼聲:畫斑馬線建天橋
記者發現,刺桐路沿線8座小橋,基本就是市民抄近路的通道,尤其是津淮街與豐澤街區段的3座小橋和水閘,其中一小橋比較寬,有人直接騎自行車橫穿。
“其實我也不想橫穿,沒有地下通道和天橋,但我們總要過馬路啊?!崩畎⑵耪f,干脆畫條斑馬線,并做幾級臺階讓人能走上小橋,這樣比較安全。
“有通車的道,也該有人走的路。”在泉州務工的重慶人楊先生租住在霞淮街,有空就會到租住在毅達小區的老鄉那喝喝酒,他建議建座天橋或者地下通道。
“這近路不能抄,要到路口走斑馬線,人走人道,車行車道。”在泉州開出租車已五六年的江西人聶先生提出異議,刺桐路的紅綠燈已經夠多了,要是再增設8條斑馬線,就沒辦法開車了。
對策:小橋上建隔離帶
昨天,市政工程開發總公司相關負責人楊先生說,按照市政府要求,刺桐路改造及景觀提升工程的定位就是把它打造成景觀路和快速通道,而施工方案中沒有增設斑馬線的項目。
“‘6變8’后,橫穿刺桐路更危險了?!睏钕壬f,前些天在經典名門附近的刺桐路綠化帶上,用鐵絲圍了一圈,以防止行人橫穿,但第二天鐵絲就沒了蹤影。接下來,將考慮在小橋中央設置一道高約1.5米的鐵絲網,并在鐵絲網兩側種滿三角梅等帶刺植物,這樣,既提升了道路景觀,又能防止橫穿。(本網記者陳建輝 黃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