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三明市統計局獲悉,今年以來,三明市經濟運行總體平穩,服務業增長加快,地區生產總值、農業、工業、投資、消費、財政等指標增速放緩,經濟下行壓力較大。
初步核算,一季度,全市地區生產總值(GDP)323.38億元,同比增長8.3%,增幅分別比1-2月、上年同期回落0.2和1.1個百分點,居全省九設區市第5位。其中,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增加值分別為27.84億元、197.79億元、97.76億元,分別增長2.3%、8.6%、8.9%;服務業增長快于工業,產業結構不斷優化,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同期的7.2:63.8:29.0調整為8.6:61.2:30.2。
一、從三大產業看
1.農業增速下滑。受畜牧生產大幅下降影響,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增速下滑明顯。一季度,全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完成48.02億元,同比增長2.6%,增幅同比回落2個百分點。其中,農業產值18.92億元,增長5.8%;林業產值10.82億元,增長7.3%;牧業產值11.02億元,下降7.5%;漁業產值5.06億元,增長4.2%;農林牧漁服務業2.20億元,增長7.6%。主要特點:一是農業生產穩步增長,特色產業發展迅速。全市溶田77.36萬畝,早稻播種42.08萬公斤,中稻播種15.67萬公斤;春種馬鈴薯8.28萬畝,玉米7.73萬畝,大豆7.6萬畝,其他雜糧1.75萬畝。春收馬鈴薯0.17萬畝,總產0.05萬噸;春收蔬菜30.94萬畝,增長3.0%,總產55.39萬噸,增長4.6%;食用菌產量2.83萬噸,增長6.5%;茶葉產量0.22萬噸,增長5.8%;藥材產量0.12萬噸,增長10.5%;花卉及盆景園藝種植面積1.90萬畝,增長39.3%。二是林業生產形勢較好。全市木材產量88.89萬立方米,增長5.3%。其中,商品材20.14萬立方米,下降12.6%;自用材68.74萬立方米,增長12%。林產品采集量31.86萬噸,增長5.1%,其中竹筍干產量1.49萬噸,增長9.6%。三是畜牧生產總體下滑。全市肉蛋奶總產量4.44萬噸,下降14.7%。其中,肉類總產量3.78萬噸,下降14.8%;禽蛋產量5640噸,下降16.7%;奶類產量951噸,增長1.4%。生豬出欄35.65萬頭,下降19.8%,其中規模戶下降10.3%、非農戶下降8.6%;豬肉產量2.72萬噸,下降21.6%。家禽出欄436.73萬只,增長7.8%;牛出欄0.96萬頭,增長3.9%;羊出欄6.49萬只,增長9.1%;兔出欄105.84萬只,增長5.9%。四是漁業生產平穩發展。全市水產品產量2.55萬噸,增長4.2%。
2.工業經濟明顯放緩。今年以來,我市工業經濟增速由以前的兩位數下滑至個位數,一季度,全市規模工業增加值213.69億元,同比增長8.4%,增幅分別比1-2月、上年同期回落0.1和4個百分點。主要特點:一是八大主導產業增速“兩高六低”。八大主導產業增加值189.90億元,增長8.6%。其中,冶金、林產、機械、采礦、紡織、化工六大產業增加值均呈個位數增長;生物醫藥、建材兩產業兩位數增長,分別增長12.6%和13.7%。二是新興食品產業發展勢頭良好。食品產業(包括農副食品加工業、食品制造業、酒飲料和精制茶制造業三行業)市場行情好,不少企業擴建增產意愿強,經濟效益不錯,實現增加值15.72億元,同比增長8.7%,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0.3個百分點。三是主要高耗能行業能耗同比均下降。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能耗同比分別下降3.0%、27.1%、17.7%和4.3%,這四行業能耗占全市規模工業能耗的86.9%。
3.服務業增速提升。一季度,全市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9%,分別比1-2月、上年同期回升0.2和2.4個百分點。一是占比較大的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長加快。公路運輸總周轉量20.68億噸公里,增長14.8%,增幅分別比1-2月、上年同期回升0.1和1.4個百分點。二是用電平穩增長。服務業用電量2.88億千瓦時,增長1.6%。用電增長較快的是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分別增長12.7%和7.4%。三是其它營利性服務業快速增長。規模以上其它營利性服務業(包括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等行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37.2%,拉動全市服務業增長1.6個百分點,進而拉動全市GDP增長0.5個百分點,成為全市服務業增長的主動力。
二、從三大需求看
1.投資增速趨緩。一季度,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81.65億元,同比增長16.9%,增幅分別比1-2月、上年同期回落4.8和8.7個百分點。其中:項目投資完成354.42億元,增長21.9%;房地產開發投資27.23億元,下降23.5%。主要特點:一是基礎設施投資增長。全市基礎設施投資完成80.81億元,增長17.6%,增幅分別比1-2月、上年同期回落0.1和2.2個百分點。其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投資完成49.03億元,增長48.9%,主要靠今年莆炎高速公路三明(莘口)至明溪(城關)段、廈沙高速公路尤溪段、廈沙高速公路尤溪至沙縣段、沙縣機場互通及連接線等7條高速公路進入全線施工拉動,高速公路投資完成7.55億元,增長195.8%;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投資完成6.34億元,增長53.2%。二是民間投資穩步增長。民間投資完成312.85億元,占固定資產投資比重82%;同比增長17.3%,拉動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4.2個百分點。三是服務業投資增幅下滑。全市服務業投資完成148.35億元,同比增長7.1%,增幅分別比1-2月、上年同期回落2.8和18.7個百分點;占固定資產投資比重38.9%,比上年同期低3.6個百分點。分行業看,住宿和餐飲業投資業主對建星級酒店都比較謹慎,觀望氣氛比較濃,投資完成3.06億元,下降41.7%;公共設施管理業投資受各園區拆遷、征地工作難度加大、資金緊張等影響,投資完成19.93億元,下降25.9%。
2.消費運行平穩。一季度,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1.15億元,同比增長10.1%,增幅分別比1-2月、上年同期回落0.5和2.5個百分點。其中:限上企業零售額47.95億元,增長13.8%,增幅比1-2月回落0.2個百分點;限下企業零售額83.20億元,增長8.1%,增幅比1-2月回落0.7個百分點。主要特點:一是網上銷售增長快、占比低。全市限額以上批發零售企業中,有通過公共網絡實現的商品銷售企業共30家,比上年同期增加9家;共實現商品零售額3.94億元,占限上企業零售額8.2%,增長1.7倍,拉動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2.1個百分點。二是主要商品零售額增長較快。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企業中,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增長65%,文化辦公用品類增長46%,飲料類增長38%,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增長25%,日用品類零售額增長21.5%。三是石油及制品類零售額降幅較大。受汽油柴油價格下降影響,占全市限上企業零售額比重達16.2%的石油及制品類零售額下降15.9%。四是汽車類增幅回落較大。汽車類零售額僅增長0.9%,同比回落24.9 個百分點。
3.出口增勢強勁。一季度,全市進出口總額47.64億元,同比增長70.6%。其中,進口總額3.13億元,下降20.9%;出口總額44.51億元,增長85.6%,增幅比上年同期(-19.9%)提升105.5個百分點,比全省高77.1個百分點,居全省首位。
三、從運行質量看
1.財稅減收。一季度,全市地方公共財政收入19.48億元,比上年同期減收2.34億元,下降10.7%。稅收收入13.06億元,減收3.12億元,下降19.3%;稅性比重67%,同比下降7.2個百分點。其中,耕地占用稅減少0.89億元,下降82.7%;營業稅減少0.79億元,下降16.9%;企業所得稅減少0.74億元,下降31.7%。公共財政預算支出49.30億元,增支5.92億元,增長13.6%。
2.工業利潤同比下降。一季度,全市規模工業盈虧相抵后實現利潤15.57億元,同比下降17%,降幅較上年全年擴大16個百分點。行業間差異分化明顯,黑色金屬冶煉、造紙業虧損較大:黑色金屬冶煉業因鋼材價格的連續下跌,由上年同期盈利0.73億元轉為虧損0.71億元;造紙業因投資收益減少,由上年同期盈利0.23億元轉為虧損0.46億元。生物醫藥、食品產業效益狀況較好:生物醫藥產業通過降低原料成本提高盈利水平,實現利潤1.16億元,同比增長13.7%;食品產業隨著一批新建的黃酒制造、特色農副食品加工、茶葉加工企業的盈利,實現利潤1.86億元,同比增長5.6%。
3.居民收入穩步增長。一季度,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923元,同比名義增長9.7%,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8.5%。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520元,同比名義增長9.5%,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8.2%;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32元,增長10.8%,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9.7%。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速快于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個百分點,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倍差2.72,比上年同期縮小0.07。
四、從運行環境看
1.金融運行平穩。3月末,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為1258.05億元,比年初增加44.28億元;同比增長5.2%,增幅比上月回落2.2個百分點。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1255.10億元,比年初增加58.81億元;同比增長9.2%,增幅比上月提高2.3個百分點。從貸款投放進度看,1至3月貸款分別增加9.82億元、15.03億元和33.96億元,增量呈現逐月上升的勢頭,反映信貸運行有企穩回升跡象,但企業融資難問題依然比較突出。
2.價格水平低位運行。居民消費價格漲幅縮小,一季度,全市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CPI)同比上漲1.1%,漲幅分別比1-2月、上年同期縮少0.1和0.4個百分點。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降幅擴大,全市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同比下降5.8%,降幅分別比1-2月、上年同期擴大0.1和3.5個百分點,37個工業大類行業中有21個行業產品價格累計同比下跌。
3.利用外資開局良好。一季度,全市新批外資項目7個,合同利用外資1.42億美元,同比增長135.4%;實際利用外資3792萬美元,增長16.3%,增幅分別比1-2月、上年同期提升7.7和4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