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過一個月,三明陸地港倉儲區才正式投入使用,廈門易城商城卻早早來“下單”,租了1200平方米的公共倉儲空間,準備作為其閩西北的分撥中心。
三明陸地港倉儲區
4月17日,工人們正在對倉儲區外墻進行貼磚,在現場指揮的三明港務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白德華最近天天都來“報到”,督促工人趕工,確保工程按時交付投入使用。“效率就是金錢,企業拼的就是服務最后一公里。”白德華說,沙縣是福建省的交通樞紐,把分撥中心設在此地,顧客享受“快速服務”,企業節約了成本,鼓了腰包,何樂而不為。
2012年開工建設,2013年1月份,一期工程投入使用,陸地港正式運營,企業在家門口實現報關報檢業務,把“海港”搬到了山區。同時啟動二期工程建設,包括倉儲區和商貿區,目前包括公共倉儲區和保稅區的倉儲區建設已經接近尾聲,為陸地港增添了豐富的“內涵”,陸地港作為閩西北物流集散地的功能正在逐步顯現。
距離動車北站1.5公里,距離即將通航的三明機場7公里,陸地港顯示出它獨特的交通魅力。
“一點都不遜于沿海。”三明紡織股份有限公司進出口業務部經理羅緒德說。“家門口的海港”給三明廣大進出口企業帶來福音。
羅緒德與進出口業務打交道5年,充分感受到陸地港給山區企業帶來的新變化。
“以前報關都要到廈門口岸,進出口一票,包括交通、住宿、伙食等差旅費,少說也得2000元?,F在有了陸地港,這些錢基本都可以省了。”羅緒德說,現在公司進口業務都在陸地港辦理,去年進口棉花、棉紗等600多噸,貨值200多萬美元,差旅費用至少節省了2萬元。
目前,共有50多家企業在三明陸地港辦理進出口業務。今年第一季度,陸地港完成進出口集裝箱2887個標箱,貨值14395.1萬美元。
省時省力又省錢,這是許多企業對陸地港發揮作用的中肯評價。目前,陸地港保稅區硬件配備也已完成,待國家批復后就能馬上投入使用。保稅區具有保稅功能,企業從保稅倉庫出多少貨就繳納多少稅款,再也不用一次性繳清所有稅款,為企業緩解了資金壓力。
企業在關注陸地港,政府及有關部門也時刻在關注著。就在隔壁的三明生態工貿區管委會從項目落地、土地平整、辦證辦照各個環節都全程介入,陸地港首期工程180天即建成投入使用,他們的功勞不可小覷。就在前兩天,招商服務中心還為陸地港解決了建設過程中土石方缺口的問題。
掃除了前進中的“障礙”,陸地港這匹馬跑得更快。目前,三明順豐、圓通、EMS等一些物流企業也在與陸地港洽談合作,有了物流配送,陸地港將與南平、龍巖、寧德等地實現“無縫對接”。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以“食”為媒 沙縣小吃亮相國家部委2025-04-2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