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院士謝華安(左三) 在建寧查看節水抗旱稻稻種長勢。
9月11日,到達巴基斯坦港口的貨船送來了一批福建建寧生產的稻種。
8月以來,在建寧縣天力種業有限公司的種子加工中心,工人忙著包裝節水抗旱稻稻種。這些稻種分別送往菲律賓、巴基斯坦等地,為當地糧食生產提供優質的種源。
在巴基斯坦,中國制種經紀人與當地種植戶在稻田里合影。
“今年種子規模、產量都有很大突破!”建寧縣制種經紀人胡長春說,今年他經手管理2000多農戶,制種面積共2萬多畝,其中近3000畝的田地種上了節水抗旱稻,畝產達到200公斤以上。
建寧縣制種經紀人胡長春與農戶一起收割稻種。
早在2008年,上海市農業生物基因中心在經歷了找區域、找海拔、找季節、找時段這四個步驟后,發現建寧的自然地理條件最為匹配,最終在多次嘗試下成功實現了制種,并與胡長春等制種經紀人達成合作。從最早在建寧推廣種植旱優73,之后是旱優3015、滬優549,再到現在的旱優8200等節水抗旱稻,品種不斷豐富,面積不斷擴大。
“節水抗旱稻的節水、抗旱能力較強,宜直播種植。”建寧縣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管理委員會主任曾明星介紹,這個品種的優勢比較明顯,旱作改變了傳統稻田高溫高濕的小環境,減少了病蟲害的發生和農藥的使用,減少了農業面源污染。旱作后土壤透氣性好,土壤中的厭氧產甲烷菌活性下降,進而使稻田甲烷排放減少90%以上。
節水抗旱稻稻種顆粒飽滿,今年種子規模、產量都有很大突破。
2004年,世界首例雜交旱稻組合在上海誕生。如今,這一世界首創的上海稻種已遍布全國大江南北及部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
今年6月,為深化上海和三明對口合作,助力節水抗旱稻發展,上海市農業生物基因中心首席科學家羅利軍來到建寧,為“羅利軍節水抗旱稻工作室”揭牌。據了解,建寧雜交水稻制種產量占全國的十分之一,其中節水抗旱稻在建寧制種達1萬多畝,建寧已成為節水抗旱稻種子生產的最重要基地。
“5月播種,8月收割。制種生產的每個流程,羅教授團隊的專家都會對我們進行專業性指導。”胡長春說,小問題就通過微信解決,到了關鍵節點,他們還會專程趕來現場。
上海種子,建寧結果,引進的是技術,賡續的是“山海情”。目前兩地已延續15年的節水抗旱稻制種合作,將以滬明合作為契機,在技術人才等方面開展更深層次的對口交流,助力建寧種業高質量發展。(福建日報記者 王毅 通訊員 陳震 陳曉星 文/圖)
建寧桂陽村,金燦燦的節水抗旱稻稻種等待收獲。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以“食”為媒 沙縣小吃亮相國家部委2025-04-2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