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榨橙汁一杯9.9元”“套環30元40個”……夜幕降臨,泰寧縣城左圣路至九舉巷路口一帶熱鬧起來,奶茶、果汁、燒烤、玩具、飾品等攤位前,燈牌閃爍、人頭攢動。
“這里緊鄰泰寧古城和大金湖魚城,客流量較大,攤位免費。一個晚上賺個800元不成問題。”燒烤攤主王運每晚7點半出攤。以前,他是“打游擊”的流動攤販,現在有了政府劃定的擺攤區域,他的攤位穩定下來,心也安定下來,客人更多,生意也更紅火了。
流動攤販可能影響市容,也加大了城市管理部門的管理難度;但城市又需要“地攤經濟”為“夜經濟”增加活力,豐富市民夜生活。兩者之間該如何平衡?
泰寧縣秉持“城市管理要以服務民生為本”的工作理念,積極調整思路,找到精細化管理與民生經濟的平衡點。一方面,在完善原有市場攤位的基礎上,將毗鄰的具備經營條件的街路納入經營范圍,適當延長市場攤區經營時間;另一方面,泰寧縣城監大隊多次召集各中隊長開展“馬路辦公”,針對校園周邊等影響城區交通、市容市貌的游攤區域進行摸底調研,探索城區容許適度放開的占道經營空間,以精細的“繡花功夫”在街巷、廣場、空地等可利用空間上“見縫插針”增設臨時攤點攤區,并對劃定的擺攤區域實行夜間交通管制,讓地攤聚起城市煙火氣。
與此同時,城市管理部門貫徹柔性執法理念,按照審慎包容的原則,靈活運用說服教育、勸導示范、行政指導等管理手段,對影響正常市場秩序的亂擺賣行為予以取締,對部分屢教不聽勸誡的流動攤販嚴格執法,從源頭上解決占道經營、影響交通安全、環境衛生等開放地攤經濟帶來的各類問題;加大錯峰巡查力度,對外擺攤點經營者常態化開展宣教,使經營者加強自我約束,樹立責任意識,加強地攤經濟規范管理。
安全有序的“夜經濟”讓攤販不用再“打游擊”,也讓泰寧市民的夜生活有了全新的打開方式,讓城市的夜晚亮了起來、商圈聚了起來、消費火了起來。“茶余飯后,約上幾個朋友到古城逛逛,走累了,出來就是一條街的美食,滿足了口腹之欲,也在炎炎夏日尋得了休閑娛樂的好去處。”泰寧市民馬景元說。
“有序發展‘地攤經濟’一舉多得。地攤商品物美價廉,能夠激發和滿足人們多元化、個性化的消費需求;提高市場包容度和活力,也能為更多人提供創業機會。”泰寧縣城監聯合中隊隊長江向源告訴記者。
晚上11點半,王運開始收攤。除了安置好烤爐桌椅等“吃飯的家伙”,他還仔細收拾打掃攤位附近的垃圾。“有這樣一個擺攤的好地方,我們當然要搞好衛生,自覺維護啊。”他說。(福建日報記者 馬丹鳳 通訊員 陳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