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在福建省江山美人茶業有限公司位于大田縣屏山鄉內洋村的千畝茶園內,50余名茶農頭戴帽、腰跨竹簍忙著采茶。
“得益于生態茶園的科學管理和良好的氣候條件,今年公司已制作美人茶3000公斤左右,產量比去年多了一倍,茶葉品質也更優。”江山美人茶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李鵬春介紹,2006年起,他們先后投入3500多萬元,從土壤改良、綠色防控、樹體管理等方面對茶園進行綠色改造,建設生態茶園。2013年,2400畝茶園通過有機茶園認證。
大田縣因茶聞名、因茶致富、因茶興業,現有茶園9.95萬畝,其中生態茶園面積8萬余畝,近年來通過資金補助、技術指導等舉措,積極推進生態茶園建設,推動茶產業向著生態、綠色、有機方向發展,目前全縣每年建立茶園綠色防控示范片3000畝以上。
林深水美茶飄香。立足高山生態資源和茶產業發展優勢,近年來,我市堅持打好生態牌,不斷強化頂層設計,拓展推介模式,嚴格產品品控,統籌做好茶文化、茶產業、茶科技這篇大文章,走出了一條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生態茶高質量發展新路。
眼下,我市已印發《2023年全市茶事活動通知》等文件,今年組織舉辦13項茶事活動,通過深化滬明對口合作、突出本土品牌、加強政企聯動等措施,為茶產業高質量發展添勢賦能。
為加大宣傳力度,我市先后組織茶企參加第五屆中國國際茶葉博覽會、上海三明農產品推介會等系列推介展銷活動,重點推介大田美人茶等公用品牌。同時,指導各茶葉主產縣充分利用電視、報刊、互聯網等傳統媒體和微信、抖音等新媒體,加大大田美人茶、尤溪紅、泰寧巖茶、沙縣紅邊茶和建寧紅的宣傳推介,著力提升縣域茶葉公用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助力茶葉銷售市場拓展。
以“十佳優質茶葉基地”為樣榜,我市著力提升茶園管理水平,重點是按照生態茶園建設技術規程要求,通過改善茶園周邊生態條件、深翻土壤并施用有機肥、做好清園并開展病蟲害綠色防控和做好修剪等樹體管理措施,從源頭保障茶葉鮮葉原料的品質與安全。
以茶為媒促發展。我市鼓勵支持龍頭茶企把茶園變景區、把茶廠變展館,積極培育茶文化、茶產業、茶科技深度融合發展的“茶香小院”小型綜合體,以茶促旅、以旅促茶,助力鄉村產業振興。目前,我市已培育大田大仙峰·茶美人景區、沙縣紅邊茶文化館、大田縣五龍山生態茶園、泰寧縣狀元茗茶舍和尤溪縣光興茶業科技小院等一批“茶香小院”,拓寬了百姓致富路,切實推動了鄉村振興。
記者 盧素平 大田記者站 羅珍華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以“食”為媒 沙縣小吃亮相國家部委2025-04-2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