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水為憑 青山作證
閩侯持續推動生態宜居與經濟發展協同共進
俯仰天地,碧空如洗,山清水秀;生態宜居,產城融合,活力迸發。行走在八閩首邑大地,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山水畫卷正徐徐鋪展。
旗山湖公園。記者 林雙偉 攝
八閩首邑有秀美的山。雪峰山雄踞西北,五虎山臥居東南,兩峰對峙,在云霧繚繞中盡顯獨特風情。五虎山脈延伸至永泰、福清、長樂三地,自成磅礴之風光,雄渾之氣勢。山與水在此相會,詩與遠方在此交融。除了雪峰山、五虎山,閩侯境內還有旗山、三疊井、石牛山、馬嵐山、天臺山等山峰,筑起首邑群山譜。
八閩首邑也不缺少“似水”柔情。閩江穿境而過,在閩侯縣白沙鎮和上街鎮留下一片沙質細膩潔白的沙灘;烏龍江在祥謙鎮螺洲大橋下方孕育出塔礁洲濕地,與龍祥島一起將江水一分為三;草長鶯飛的旗山湖已成為閩侯的地標,為城市添上一抹秀色。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依托得天獨厚的青山綠水,閩侯縣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持續推動生態環境“高顏值”與經濟發展“高質量”協同共進,奮力在生態文明建設上出新績。近年來,該縣先后獲得“國家生態縣”“全國綠化模范單位”“第六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等稱號。
治理污染提“質”
步入旗山湖公園,湖光樹影,綠色怡然,猶如一幅清麗的山水畫卷;去侯官村沙灘公園“打卡”,看落日、賞古跡,愜意無限;站在閩侯縣法治廉政文化公園遠眺對岸的江心島,成群白鷺在閩江邊翩翩起舞,不時還有清脆鳥鳴聲傳來……
水清岸綠景美的背后,是閩侯一項項治水新舉措的有力實踐。自2017年全面推行河長制以來,閩侯136條河道有了河長,圍繞“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生態建設目標,閩侯以水施策,以河長制促進河長治,身邊的河流也悄然發生變化,污染的河水清澈起來,斷流的河道重新奔騰。2022年,閩侯縣主要流域國考斷面、小流域省考斷面優良水質比例均達100%,鄉鎮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保持100%。
守護一江碧水的同時,閩侯縣還持續深入打好“藍天攻堅戰”“凈土保衛戰”等。2022年閩侯縣整治“散亂污”企業360家、排污口123個,鋪設污水管網50公里。完成造林綠化和森林經營面積6.98萬畝,打造“綠盈鄉村”33個,創建省級森林城鎮1個(上街鎮)、森林村莊4個,森林生態巡護“閩侯模式”受到省市充分肯定。環境空氣治理總體保持優良水平,縣域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99.7%。
天更藍、水更清、地更綠,城市更宜居,這些環環相扣的美好變化,讓群眾的幸福指數不斷提高。“現在,推窗見綠、出門見景、抬頭見藍,閩侯的‘顏值’與‘氣質’越來越高,我們老百姓的精氣神更足了,幸福指數節節攀升。”市民陳英欣喜地說。
五虎山國家森林公園。記者 林雙偉 攝
融合發展提“級”
盛夏的五虎山郁郁蔥蔥,五虎山生態文明教育實踐基地的草場一望無際,幾只白鷺在此棲息;五靈巖寺屹立山間,香火鼎盛,良好的自然和文化資源稟賦吸引游客紛至沓來。
“‘五一’期間,五虎山郊野公園一天最高接待游客數達3萬人次。”祥謙鎮宣傳委員陳杰彬介紹,五虎山文化底蘊深厚,旅游資源豐富,有五靈巖寺、方山寺、摩崖石刻、朱熹隱居處、五虎山生態文明教育實踐基地、五虎山郊野公園、虎山驛站等多處景點。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近年來,閩侯縣在保護原有森林風景資源和維護、改善生態環境的前提下,依托五虎山獨具特色的森林資源、深厚的人文底蘊和優越的自然環境,打造集登高覽勝、休閑健身、度假養生等功能于一體的城郊型國家級森林公園。如今,隨著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五虎山已成為市民游客休閑的好去處。
用好青山綠水資源,閩侯還有更多生動實踐。炎炎夏日,走進閩侯西北部雪峰山城,感受到的卻是另一番風景。這里山巒疊翠,綠意盎然,置身其中,清幽之意撲面而來,一掃盛夏的燥熱。
閩侯西北部山區,生態環境優越、自然資源豐富。建設雪峰山城,便是推進西北部協同發展的重要落子。雪峰山城依托高海拔的地理優勢及獨特的氣候舒適度,著力打造休閑觀光、禪宗體驗、養生度假、戶外運動于一體的國家級旅游度假區。目前,這里已逐漸形成農業觀光、賞花品茶、紅色文化、禪宗文化為主體的山區旅游產業,吸引眾多游客前來打卡體驗。
產業轉型提“速”
自動化生產線上機器高速運轉,一個個汽車零部件在生產線上完成檢測、裝配等工序……連日來,位于東南汽車城的愛德克斯(福州)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車間內一片忙碌。
“近年來,公司通過加強節能減排投入和導入對環境負荷小、低污染、高安全的工藝技術,實現了綠色企業的轉化。”該公司管理部副部長葉旦敏介紹,當前,公司正搶抓新能源汽車風口,計劃建設電動制動生產線擴建項目,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加速跑”。
愛德克斯(福州)是閩侯縣加快建設綠色低碳發展“產業強城”的生動縮影。近年來,閩侯縣堅持走綠色生產方式的新型工業化道路,加速推進東南汽車城建設,以東南汽車、奔馳汽車為雙龍頭,引進強鏈、補鏈、延鏈項目,大力發展高端汽車、機電、機械制造業,加快新能源整車項目落地,推進零碳示范區創建。2022年,東南汽車城規上工業產值655.45億元,占全縣43.9%,一個低能耗、低排放、高效益的汽車產業基地正在形成。
產業蓬勃發展離不開創新賦予的強勁驅動力。立足福州大學城區域資源優勢,閩侯縣加快實施建設科創走廊等項目,打造“科教名城”,為產業發展壯大提供智力支撐。僅2021年就已落戶福大紫金氫能、海盛磐基、侯官均和智能小鎮等有影響力的高新技術企業,建設全國首座氨制氫加氫一體化示范站,國家級高新區一個,獲評自主創新示范區、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園區,進一步推動閩侯經濟社會發展向全面綠色低碳轉型。
生態添活力,發展增動力。舒適宜居的生活環境,讓人愛上這座城,選擇來到閩侯安家落戶。截至2021年末,閩侯縣常住人口突破百萬,2022年閩侯縣GDP首次突破千億元大關,連續13年入圍全省縣域經濟十強縣,在全國縣域發展潛力百強縣排名第13位。
承載著百萬人口的期待,當前,閩侯發揮“福州大學城、東南汽車城、區位近主城”三大獨特優勢,搶抓發展機遇,加快建設“科教名城、產業強城、宜居新城”。“我們將接續努力扎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實踐,全力打造創新創業活力高地、山水生態魅力之城、健康幸福有福之地,為‘三城’建設貢獻來自綠水青山的力量。”福州市閩侯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說。(記者 譚湘竹 通訊員 李煜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