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歲的黃裕濟老人步履穩健。
在沙縣建國路新巷11號,生活著一位精神矍爍的老翁,他就是今年90歲的大洛學區退休教師黃裕濟。筆者去采訪時,他正在沙縣濱河路悠閑地散步,只見他步履穩健,行動自如,筆者向他請教養生經,他笑笑說:“動有方,食有道,心態好,才能健康長壽。”
動有方:黃裕濟小時候家境貧寒,8歲就承擔起砍柴、種地等各項農活。后來他任過區公所糧食助征員,參加村里土改,還擔任小學教師31年。農村生活艱苦,任教期間,他柴火自己砍,青菜自己種,自力更生。改革開放后農村實行生產責任制,他利用節假日耕種家里4畝責任田。勤勞好動,讓他練就了一副硬朗的好體質,這是他長壽的基石。
在山清水秀的山村生活了七十多年,黃老每天呼吸新鮮空氣,喝的是山澗泉水,吃的是自己種的蔬菜,見證了好生態利于身心健康。在他78歲那年,孝順的子女把老人接進縣城居住,便于照顧。在城里,黃老堅持每天上午8點至11點到郊外散步,每天下午到圖書館看書報,晚上在家看電視,動靜結合,身心平衡。
食有道:黃老飲食以素食為主,適當吃些葷菜,從不挑食。他最喜歡吃的是新鮮蔬菜、豆腐、蛋、魚、水果等,尤其喜歡吃苦菜、苦瓜、苦筍等,不吃油膩和燒烤食品,不喝酒,多喝開水。他認為:“吃飯要七分飽,睡眠要十分足。”他每天晚上10點就寢,早上6點半起床,中午休息2小時。作息規律、睡眠充足,也是他養生的一大“法寶”。
心態好:黃老脾氣溫和,樂于奉獻。他待人寬容,遇煩事善于調理好自己的心態,樂對人生。他熱心公益,退休后經常到大洛中小學為學生義務講課,傳播正能量。村里的喜事喪事,他都主動去幫忙,每年春節還為群眾義務寫春聯送祝福。(黃其魁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