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小說、電視劇中,都有“滴血驗親”這樣的橋段。將兩人的血滴在器皿內,看是否凝為一體,如能凝為一體,則證明存在親子兄弟關系。“滴血驗親”究竟是否有科學依據?三明九中3名高二年段的女生憑借科學的手段求證、趣味的故事講述,揭開了這一“千古謎題”的面紗。
三明九中學生上官碧麗、孫海怡、林娜(從右至左)捧回桂冠
10月29日,第八屆全國青少年科學影像節在內蒙古落幕,三明九中選送的作品《滴血驗親》,從全國2211項作品中脫穎而出——現場各項技能測試,拿下全場最高的97分,一舉摘得科學影像節一等獎,同時榮膺“科學萬花筒最佳作品獎(最佳科學微電影獎)”“科學萬花筒最佳劇本獎”“萬花筒最佳表演獎”。
比賽現場技能測試環節
探尋“千古謎題”
關于“滴血驗親”這一課題,早在兩年前,三明九中科學DV社團的李生渠老師就曾提出來。對于古裝劇中常見的這一橋段,現實中卻鮮有人進行過科學驗證。他覺得,學生們可以嘗試將其拍攝成視頻,參加科學影像節。但課題審核時,鑒于實驗取材需要真正的人血,加上探究角度決定了實驗設計難以深入,可能不足以成為一部科學紀錄片,所以當時并未立項。
直到今年5月,社團李成燕老師與學生孫海怡、上官碧麗、林娜閑聊時,這一課題被重新提出來,出乎老師意料的是,3名女生根本不懼扎針抽血,對這個課題的積極性很高。
孫海怡開朗活潑,上官碧麗端莊秀雅,林娜內斂文靜。在以男生為主的九中科學DV社團中,她們是社團里僅有的高二女生。3個性格迥異的學生組合在一起,卻產生了奇妙的化學反應,配合尤為默契,成了社團里公認的“黃金搭檔”。此前,她們拍攝制作的視頻,在國際環境小記者比賽中獲得最高獎。聽到老師提出“滴血驗親”的實驗課題,孩子們都躍躍欲試。
如何解決科學實驗篇幅可能不足的問題?李生渠、李成燕兩位指導老師動起了心思。
要不,拍攝個科學微電影?在一次探討中,這一思路被提了出來。通過融入劇情的設計,既解決了篇幅問題,又能提升觀賞趣味性。大家對這一想法一拍即合!
耗資200元的劇組
3個女生一臺戲,在指導老師幫助下,團隊很快做了分工:外向開朗、思維活躍的孫海怡負責項目策劃、劇本撰寫;就讀美術班的上官碧麗負責影片的美術部分,包括道具、布景等等;內斂細致、思維縝密的理科生林娜則負責影片的后期剪輯與制作。
經過幾次會議討論,團隊最終確認以“穿越”題材展開整體的劇情,讓兩個現代女學生,“穿越”回到古代的公堂衙門,參與到一場“滴血驗親”的斷案現場。確定古裝題材,一來是為了更符合“滴血驗親”這一橋段出現的故事背景,二來卻是為了省錢。原來,她們思量著,學校去年組織文藝演出活動時,采購過古代女裝,只要向學校把衣服借出來,就解決了大部分服裝的問題,劇組可以省下不少錢。
演員部分,孫海怡和上官碧麗認領了兩個女主的戲份,其他角色,也都找到了同學出演;場景部分,基本全靠DIY,就連公堂上“明鏡高懸”的牌匾,都是上官碧麗自己畫出來的;設備方面,最高級的就是社團里那臺手持DV……
整個拍攝制作下來,就只購買了扮演包拯的演員服裝,以及美工所需的一盒顏料。這個最終斬獲全國大獎的團隊,總共花費了200元經費。
實驗證明:滴血驗親不科學
“我們劇組雖然很簡陋,但是我們拍攝制作的要求卻不簡單。”李成燕說,“學生制作視頻作品,最怕的就是細節太多瑕疵。”她對學生提出的要求是:你們不能讓自己做出來的東西“辣眼睛”。
回憶起拍攝制作的過程,團隊成員不時笑作一團:拍攝實驗制作過程中,孫海怡緊張得差點把一整試管鮮血全都擠到水里;為了拍攝穿越鏡頭,李成燕老師一手舉著燈,一手舉著風扇,燈光、道具一肩挑;因為人手不足,劇組連打板人員也沒有,負責后期剪輯的林娜要從容量高達十余GB的素材中,一小段一小段地選用幾秒鐘的實驗鏡頭;后期錄音,演員們對著鏡頭,在沒有任何專業錄音設備的情況下,對著手機一遍遍地錄制……
正是憑著這份嚴謹,《滴血驗親》整部片子雖然有著學生DV作品的青澀,卻沒有錯漏百出的尷尬。影片包含“序幕-片頭-正片-片尾-彩蛋”完整的架構。
短片里最后呈現了3組對比實驗,而在實際拍攝中,團隊其實一次次實驗、推翻實驗、驗證實驗……進行了不下十組實驗。到底能不能用兩滴血來判斷父子親生關系?短片中選取了3組對比實驗:清水中不同血型和相同血型對比;生理鹽水中相同血型和不同血型的對比;生理鹽水和清水中不同血型的對比。通過實驗得出了“在清水中任何血型都相融合”和“生理鹽水中相同的血型相融、不同血型不相融”這樣兩個結論,而根據遺傳學定律,父(母)子的血型是不一定相同的,最終驗證出“滴血驗親不科學”。
“微電影的制作,劇情只是外衣,科學的內核才是作品能夠獲得評委青睞的原因。”李成燕說。
社團活動,育學生素質成長沃土
高二課業緊張,三人利用放學后與周末完成學業之余,“擠牙膏”般地省出時間,最終如期完成了作品。在去內蒙古參賽的時候,她們還在火車上“刷題”。
“參賽獲獎,讓我們增強了信心,是一次很好的歷練。”孫海怡說。她說,自己今后希望能夠從事編導方面的工作,而這份興趣的點燃,離不開在科學DV社團的積累和獲獎的鼓勵。
上官碧麗說自己進入科學DV社團則比較“陰差陽錯”,起初并沒有抱著特別大的興趣,可是一次次項目的歷練,卻讓這個從小熱愛畫筆的女生,也開始對科學實驗感興趣起來。
“眼看著周圍的朋友都有了明確的努力方向,起初我也挺慌的。經過比賽,現在我也找到了方向。”林娜說,自己通過社團鍛煉,發覺自己對計算機運用比較感興趣,希望將來能更深入地學習這方面的專業知識。
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是三明九中一大辦學特色。除了此次《滴血驗親》摘下桂冠之外,科學DV社團拍攝的微電影作品已連續3年在全國青少年科學影像節展評活動中獲獎,僅2017年,這個社團就有11人獲得國家級視頻類獎項。
作為省科技教育基地學校、市青少年科技教育示范學校,三明九中近年來建立健全了《學生社團活動實施方案》《中層干部掛包學生社團規定》《學生社團獲獎學生和指導教師獎勵辦法》等一系列制度,從人、財、物等方面對社團活動、科技創新教育活動給予大力支持,為學生個性發展和特長培養搭建平臺,有效地提升了學生綜合能力。
國畫社、科學制作社、意大利語社、器樂社、花樣跳繩社、天文社……學生社團活動已經被納入到三明九中的選修課程和校本課程體系中,社團活動在這里已經實現課程化。沃土育新苗,孩子們正在別樣的課堂之上,感知更多的精彩……(記者 曾鳳清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