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信網絡詐騙上當者過半是90后
男性受騙人數量是女性近兩倍,江蘇舉報活躍度居全國第二
上半年江蘇電信網絡詐騙舉報活躍度全國第二,僅次于廣東;國內電信詐騙受害者中18-28歲占比過半……8月6日,騰訊守護者計劃防范新型電信網絡詐騙公益行動“微反詐行動”啟動,同時發布《電信網絡詐騙治理研究報告(2019上半年)》,揭示了上半年電信網絡詐騙現狀和7大特征。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電信網絡詐騙中交易詐騙、兼職詐騙、交友詐騙、返利詐騙合計占比超70%,被害人性別分布上,男女比例分別為63%、37%,男性被害人數量是女性的近兩倍。 揚子晚報/揚眼記者 徐曉風
十類詐騙男性受害超六成,江蘇舉報活躍度全國第二
根據舉報情況,報告將上半年各種電信網絡詐騙手法歸結為十大類型,其中交易詐騙、兼職詐騙、交友詐騙、返利詐騙合計占比超70%,此外還有低價利誘詐騙、金融信用詐騙、仿冒詐騙、色情詐騙、免費送詐騙和盜號詐騙。
從被害人性別比例看,男女比例分別為63%、37%,男性被害人數量是女性的近兩倍。從地域上看,詐騙舉報最活躍的是廣東省,江蘇排在第二位,隨后是山東、河南和浙江。
90后被騙概率高,中老年被騙金額高
數據顯示,目前由于網購和網絡支付的普及,交易型詐騙最為高發,詐騙者針對不同類型網購人群和場景,衍生出更加多變的話術和手法,不過由于消費者日趨理性,“免費送”、“天上掉餡餅”之類的純獲利類詐騙日漸淡出。
此外,被騙的網民中,18-28歲之間的90后所占比例最高,達到了54%,他們不但是網民主力軍,也因社會經歷有限,防范不足容易受騙。不過47歲以上被騙者的人均受騙金額達7000元,遠超其他年齡段。中老年人在遭遇關于金融投資、養生保健、網絡技術等方面的詐騙時容易被詐騙分子利用和控制,投入大筆資金,勸導難度也較大。
詐騙運作模式呈現專業化、公司化、鏈條化趨勢
騰訊守護者計劃負責人朱勁松介紹說,與以往“簡單結伙”“單兵作戰”不同,如今的詐騙運作模式正在呈現專業化、公司化、鏈條化的趨勢,犯罪手段也變得更加智能,并且已經逐漸形成了“惡意注冊-引流-詐騙-洗錢”等各環節精細分工的完整鏈條,形成了網絡詐騙的“新范式”。
6日,微信安全團隊和騰訊110發布了反詐自助查詢工具——“微反詐行動”小程序。用戶可以通過小程序的搜索功能,便捷查詢詐騙手法、網址和手機號等,快速識別欺詐信息等,不斷修煉自己的反詐“功力”。同時,它還嵌入到“騰訊110”小程序中,可以一鍵舉報欺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