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0余人陷陜西3.05億特大網絡詐騙案 家庭主婦被騙得不敢玩手機
中國青年網西安8月17日電 “這不會又是一場詐騙吧?真不敢相信!”接到渭南市公安局高新分局電話的那一刻,被卷入了這起涉案金額高達3.05億的投資理財電信詐騙案的大多數受害者,一時還沒緩不過神。直到8月16日,在渭南市公安局高新分局“12.16”特大網絡詐騙案新聞發布會暨贓款發還大會上領到失而復得的部分資金時,他們才真切感受到這不是一個虛擬的騙局。
從陌生人加好友開始的虛擬數字游戲
破案用時長達7個月,受害人遍布全國24個省,達2600余人,涉案金額3.05億元。這是一場從陌生人加好友開始的虛擬數字游戲……
2016年3月,河南信陽的趙先生在微信上收到陌生人加好友的請求,因空閑時間較多,趙先生便和這位經常發來生活照的“美女”開始了近一個月的閑聊。久而久之的熟悉感與溫暖感,讓正處于其他投資虧損困境的趙先生輕信了“美女”大宗商品現貨的投資建議。“她說投10萬一個月可以翻一番,虧損10萬給賠償20萬,我一聽就熱血沸騰了。”趙先生說。
因對該領域知之甚少,在“美女”的推薦下,一位被冠以“世界頂尖分析師”身份的“楊老師”便開始介入趙先生的投資指導工作。在給趙先生推薦完一個名為安徽宏麟網絡投資交易平臺后,“楊老師”開始指導趙先生如何具體操作。
“一開始按他說的時間點去買進賣出,確實是賺錢的,但到后來就開始虧損了,中間也猶豫過,但對方威脅說不按他說的做,就無法實現賠償的承諾,所以就一直還抱著一絲賺回來的期望。”趙先生坦言,這種“賭徒的心態”致使他的虧損越來越多。
直到察覺到“美女”推薦的平臺數據走勢與國際走勢不符合,趙先生才意識到被騙,而此時他的虧損已經達到了40萬。
起初為了獲得趙先生的信任,這位所謂的“楊老師”不惜向趙先生公布他的家庭成員、離婚狀況等信息。相似的伎倆也用在了其他受害者的身上,這致使許多受害者在已經遭遇了幾十萬虧損的情況下,依舊認為是正常的投資風險。
“我一直覺得自己沒有被騙,以為是投資失敗,直到警方通知,我才知道是騙局。”江蘇南通的張先生在與一位自稱做微交易的“美女”閑聊半個月后,進入了陷阱,虧損金額達26萬。“因為她從來沒有主動勸我去投資,是我自己感興趣,讓她教我操作,而且她給我的是感覺非常真誠,是我所欣賞的事業型女性形象,所以我一直沒有產生過懷疑。”張先生說。
“其實那個投資交易平臺就是一個空殼公司,而受害人在平臺上進行的操作就是一場虛擬游戲。”在進行案情介紹時,負責此案偵破的渭南市公安局高新分局刑偵大隊偵查員段功解釋說,犯罪嫌疑人都曾在相關期貨公司做過業務員,他們利用積累的知識,購買非法軟件,制作虛假網頁,并把其他交易平臺的數據滯后地粘貼到虛假網頁上,甚至為了達到目的,惡意篡改數據。“他們對外宣稱做白銀、瀝青、原油等大宗商品現貨交易,而實質上他們沒有任何貨物,非法軟件構成的第三方支付平臺只是一個過渡,受害者投資的錢最終通過第三方支付平臺進入了私人賬戶。”段功說。
游戲是虛擬的 代價卻真實而慘痛
在一個期貨QQ交流群里,菏澤鄆城的張女士被陌生人添加為好友。因對方幫她賺回了已被套牢的5000元,她便接受了在對方推薦的平臺上做大宗商品現貨投資的建議。而這一舉動差點導致她婚姻破裂。
“在高額利潤的誘惑下,東借西湊了3.3萬,結果不到4個小時就虧了3.1萬,再質問那人就不回應了。”張女士坦言,意識到被騙后她覺得“天都塌下來了”。作為一個家庭主婦,張女士丈夫收入不高,家庭負擔又重,“在別人看來3萬塊不多,但對我來說,可能是好幾年的積蓄,老公差點和我離婚,吵架之后,三天沒跟我說話。”說起這段經歷,張女士還是忍不住掉下了眼淚。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張女士說,現在她不敢使用任何聊天工具,不愿意再玩手機,更不會進行網上購物,甚至當警方通知她來領取返還贓款時,她還特地在前一周來到渭南市,偵查高新分局是否真實存在。“虛擬的東西太可怕了,只有那些真正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才能讓我放心,現在我也只想踏踏實實做個家庭主婦”。
談起被騙后對個人生活的影響,原本情緒高漲地分享破案喜悅的趙先生的聲音開始變得低沉。他說:“這對我個人生活和家庭都造成了很大的傷害,去年家庭非常不和睦,現在還有很大的創傷。”
而更多被騙的人則表示,“不敢告訴任何人,只能啞巴吃黃連,自己默默承受”。廣東的劉女士在騙局中虧損近40萬,而至今她都沒敢把這件事告訴家里。她說:“不想讓家人擔心,畢竟不是好事情,一個人心理壓力非常大,但又不能表露出來,不能跟任何人說,直到現在還我經常會想,那么明顯的漏洞為什么自己當時沒發現。”
“說到底還是太貪心,只當花錢買一個教訓”是受害者自我調節的唯一方式。浙江的范先生在騙局里虧損近8萬。他說:“如果平臺那么好,老師為啥不自己賺錢而是拉著我一起。這個昂貴的教訓,讓我覺得腳踏實地,一家三口平淡過日子才是真正的幸福,股票、投資還是少涉入,天上掉餡餅,一夜暴富是不存在的。”
跋涉7個月 為群眾挽回經濟損失570余萬
談及這起陜西破獲的最大的投資理財詐騙案,還得追溯到2016年11月。
渭南市公安局高新分局刑偵大隊副大隊長樊文杰介紹,2016年11月,渭南市公安局高新分局刑偵大隊接到該轄區群眾閔某報案,稱其在安徽宏麟網絡投資平臺被騙7.8萬元。刑偵大隊通過閔某的描述,發現該投資平臺存在諸多疑點,經初步偵查,最終刑偵大隊確定該平臺為一個以炒原油、白銀、瀝青等大宗商品現貨交易為由頭的詐騙機構。
為盡快破案,渭南市公安局高新分局刑偵大隊抽調有此類案件辦理經驗的偵查員,輾轉前往北京、安徽、杭州、上海等15個省市,前后歷時7個月,通過調取大量的銀行賬戶、QQ及手機號碼,摸清了犯罪團伙的組織架構。
“我們當時面臨著一個重要的抉擇,就是查清嫌疑人銀行賬戶后,是否應該立即凍結,如果選擇立即凍結,一定會打草驚蛇,后期抓捕嫌疑人難度增大,如果不凍結,很可能抓到了嫌疑人,涉案資金已經轉移了,不能為群眾挽回任何損失。最終本著對群眾負責的態度我們選擇了立即凍結。”樊文杰說,事實證明凍結資金確實給后期辦案帶來了極大的困擾,但最終刑偵大隊通過尋找新的突破口,成功抓捕犯罪嫌疑人25名,并為群眾挽回損失570余萬。
而經徹查,此案涉及受騙資金3.05億,受害者遍布全國,達2600余人。偵查員段功表示,案件受害人來自各行各業,很多都是有經驗的股民,但犯罪嫌疑人作案手段非常精細。“其實還是貪念惹的禍,他們把受害人的心理掌握的非常清楚,甚至制作了專門的問答腳本,再通過把業務員包裝成美女、帥哥、富婆、黃金男,用日常聊天拉近與受害人的距離,最終實現詐騙。事實上,后來才知道,很多所謂的美女都是男性業務員假扮的。此外,在投資者嚴重虧損并提出不滿后,他們會與其簽訂賠償免責協議,返還一部分人情資金,這就使得許多投資者意識不到自己被騙了。”段功說。
面對層出不窮的新型詐騙手段,樊文杰提醒廣大社會群眾:“謹慎投資,不亂加相關QQ群,聽到投資小、回報快的口號尤其要提高警惕,謹防‘國際金融交易平臺’,此外,看到盈利截圖、內部消息等信息更要克制貪念,只有這樣才能不誤入犯罪嫌疑人的圈套,給予自己和家人最大的保障。”(代紅玉 記者 高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