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航拍下的羅嶼作業區(林羅曉 林柏 攝)
4月17日,記者來到羅嶼作業區,現場一片繁忙,滿載沙土和石塊的工程車來回穿梭。在羅嶼9號、10號泊位,3臺3000噸/小時橋式抓斗卸船機和1臺6000噸/小時裝船機已全部整機滾裝上岸,等待通電試車,斗輪機、皮帶機正在緊張有序地安裝,主要生產設備預計在6月可安裝完成,具備通電試車條件。該臺裝船機是東南沿海首臺作業效率達6000噸/小時的裝船機,年裝船能力達1000萬噸以上。
作為我省“兩集兩散兩液”港口布局中“一散”的核心作業區,羅嶼作業區規劃建設15個5萬噸至40萬噸大中型干散貨泊位,陸域面積4.6平方公里,綜合通過能力可達1.17億噸,將成為海西港口群最大的礦石散貨中轉基地,以及中西部地區原材料、產成品的重要出海通道。
羅嶼9號、10號泊位分別建設一個30萬噸級(水工結構兼靠40萬噸)散貨卸船泊位以及一個15萬噸級散貨裝船泊位。9號泊位是我國東南沿海迄今在建的最大鐵礦石散貨碼頭。
在陸域回填作業工地上,記者看到港區配套轉運站、廊道、生產調度樓等生產生活設施建設的建筑主體已完工,工人們正著手裝修。截至3月底,羅嶼作業區9號和10號泊位工程累計完成投資約14億元,占總投資的85%。9號和10號泊位工程碼頭主體、圍堤、陸域形成、鐵路線下工程等均完成施工。羅嶼作業區8#、11-15#泊位及港口物流園區工程累計完成投資6.3億元,圍堤拋填及港口物流園區工程一期、二期工程陸域形成工程全部完工。
港口加快建設的同時,與之配套的港口集疏運體系也不斷推進。羅嶼作業區配套的羅嶼跨海公路橋已通車,羅嶼鐵路支線和湄洲灣40萬噸主航道正在建設。建成后,國外的進口貨物將由羅嶼碼頭通過海鐵聯運輸送到我國中西部廣闊的市場;中西部地區的原材料、產成品也可直抵羅嶼作業區,漂洋出海。
據福建省羅嶼港口開發有限公司的相關負責人介紹,現在我國發展進入港口干散貨作業的“大船時代”,羅嶼港正是福建“大船時代”的起航點。羅嶼港正逐漸蛻變成我市港口開發建設的重要區域,其強大的吞吐能力可為我市產業引進提供堅實支撐,促進我市沿海臨港產業布局。(記者 傅梅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