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條例》4月1日經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通過,并頒布施行。該條例有何亮點?各部門將如何貫徹施行?將對福建的百姓產生何種影響?昨日,省人大常委會召開新聞通氣會,邀請我省各有關部門對該條例進行了詳細解讀。
體現海絲和對臺的福建特色
省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副主任徐華說,《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條例》體現了理順管理體制、突出制度創新、體現地方特色、突出便民惠企4個方面的亮點。
徐華說,福建自貿區管理體制既不同于上海,也不同于天津和廣東。條例將經濟社會管理權限下放片區管理機構,給各片區最大的發展空間。與其他自貿試驗區相比,對臺合作和海絲核心區建設是福建自貿試驗區的兩大特色,設專章規定閩臺交流與合作。
此外,條例的一大亮點還在于突出便民惠企,讓企業、老百姓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看到紅利得到好處。第24條規定支持自貿試驗區企業開展保稅展示交易,符合條件的企業可以將保稅展示交易業務擴展到全省。也就是說,我們全省老百姓有望在家門口享受到自貿區保稅商品。
建信息共享平臺聯動監管聯合懲戒
省商務廳副巡視員陳靖透露,截至3月底,福建自貿試驗區186項重點試驗任務已實施145項,正在推進41項。自貿試驗區共新增企業2.6萬多戶,增長4倍多;注冊資本4000多億元,增長5倍多。
據了解,目前《2016年福建自貿試驗區建設工作要點》已出臺,下一步將進一步完善自貿試驗區運行機制,通過“整合一批、提升一批、拓展一批、新推一批”,爭取在投資、貿易、金融、對臺、事中事后監管等領域都有典型舉措。
例如,我省將通過加快部門信息共享平臺建設,強化對市場主體的聯動監管、聯合懲戒,構建有效的事中事后監管體系。多渠道強化人才保障,為自貿區加快發展提供智力支撐,進一步發揮自貿區檢察室、法庭、國際商事仲裁院和國際商事調解中心作用,為自貿試驗區建設保駕護航。
福州片區:設臺幣交易兌換中心等多項創新
省自貿試驗區福州片區管委會副主任梁勇透露,截至4月8日,福州片區新設立企業14135戶,注冊資本1597億元,入駐金融及類金融企業超過340家,落地對臺服務業項目58項。目前福州片區以負面清單為核心的投資管理制度已經建立,以貿易便利化為重點的貿易監管制度平穩運行,以服務實體經濟為目標的金融創新制度基本確定,以政府職能轉變為導向的事中事后監管制度初步形成。
下一步,福州片區將突出項目帶動,做大自貿區流量,全力推進整車進口口岸建設,對接國際航線,提升港口吞吐量和競爭力,降低航運物流成本,接洽引進大的汽車品牌代理商,延伸產業鏈,發展海產品遠洋捕撈、食品加工、冷鏈物流、旅游等產業,對接國內外大型商超企業,建成區域性海產品交易中心、集散中心。福州片區還將加快推進利嘉保稅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建設,發展保稅展示交易、跨境電商業態,并探索設立面向國際的大宗商品現貨交易市場,在人民幣跨境使用、設立托管銀行、向境外發行債券、融資租賃等方面取得突破。
此外,福州片區還將與普華永道合作,設立臺企直通車,啟動梅生醫療兩岸齒科醫療產業園項目,爭取在兩岸醫療合作方面取得新突破,還將推動兩岸眾創平臺建設,為海峽兩岸創業團隊提供創業生態圈;推進兩岸金融合作,爭取在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福州分中心設立臺幣交易兌換中心,推動區內商業銀行成為對臺離岸金融業務、清算代理的經辦行,打造兩岸私募投資基金聚集區,還將引進設立東南亞獨具優勢的橡膠、棕櫚油、木材等大宗商品現貨或期貨保稅交易中心。
廈門片區:再推105項試點任務
省自貿試驗區廈門片區管委會主任助理曹海波透露,截至今年3月31日,廈門片區累計新增企業10807戶,注冊資本1612億元,外資630戶。
下一步廈門片區將重點圍繞產業合作與轉型升級、創新金融服務、深化兩岸合作交流、創新貿易監管服務、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完善法制體系、優化營商環境等全面統籌推進105項試點任務。
平潭片區:規劃建設臺灣社區
省自貿試驗區平潭片區管委會副主任林江鈴透露,平潭片區將實行"1+N"商事登記新模式,將社保登記證、海關備案信息等加載至“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營業執照,實現多證合一。
平潭片區將進一步拓展前期的“先驗放、后報關”、“對臺航線客帶貨”等通關創新舉措的適用范圍。加快推進跨境電子商務發展,加快完善電商公共服務平臺、產業園、物流園、孵化器等配套要素,將平潭打造成海峽兩岸電子商務交易中心、互聯網金融運作中心和物流樞紐中心。平潭將先行先試,推動嵐臺醫保、社保、養老保險等制度對接,臺胞可在平潭貸款購房,吸引更多臺灣專業人才在平潭就業創業,規劃建設臺灣社區,采取定向招投標方式由臺灣企業開發建設,臺胞參與社區管理。(記者 齊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