豹子平時關在不到八平方米的房間里,外面隔著兩重鐵柵欄,記者的相機只能伸進第一重柵欄
閩南網7月20日訊 昨日上午9:40左右,南平九峰山動物園發生一起豹子傷人事故,一頭金錢豹突然從籠子中跑出,咬住一名飼養員的脖子,飼養員經搶救無效身亡。金錢豹被聞訊趕來的工作人員用麻醉槍迅速制服。
據動物園相關人士介紹,飼養員叫袁希亻弟,今年55歲,已在該動物園工作20多年,這頭金錢豹從11年前進動物園起,就由他飼養,豹子和他已很有感情。
既然很有感情,為什么豹子會跑出傷人?到底是哪些因素使得金錢豹突然“獸性大發”?
動物園暫停開放,現場遺留有血跡
昨日下午2時許,記者來到九峰山動物園。一到公園門口,就看到售票處的玻璃上貼出了公園暫停開放的提示。工作人員稱,事故發生后,已經暫時封園,具體開放時間另行通知。
記者隨后走進公園內,發現公園里已沒有游客,工作人員也從工作區域撤離,動物全部都關進了籠子里。在公園半山腰的一排籠子里,記者看到了關養豹子的房間。
在這排關養豹子的房間內,上面分別掛有兩個介紹金錢豹和云豹的銘牌,并提醒游人切勿靠近籠子,以防危險發生。這排房間內總共關有3只豹子。據工作人員介紹,其中兩只是金錢豹,一只是云豹。
在最左側的一個房間內,記者看到里面的一只金錢豹背向游人,躺在地上,身子似乎沒了反應,只有呼吸時肚子在上下動。據工作人員介紹,傷人的就是這只金錢豹,因為麻醉藥的勁頭還沒有過,所以豹子還沒有蘇醒過來。
在籠子門口外面的人行道上以及下面半山腰的路上,記者發現地面上還殘留不少血跡。
九峰山動物園的負責人鄒主任以及上級主管部門南平市城市公用事業局張副局長均表示,事件發生后,安監部門已介入調查,由于情況還在調查中,所以豹子傷人的過程和原因不便透露。
不過,當地媒體稱,之所以發生傷人事故,是因為飼養員老袁在喂食金錢豹時操作不當,門沒鎖,導致金錢豹跑出籠子,老袁在追金錢豹時被其撲倒,頸部動脈被咬后身亡。
“聽說豹子咬住脖子后一直不松口,被打了麻醉針后才松開,”動物園外的一個店家稱,雖然醫護人員很快趕到現場,但飼養員還是沒能搶救過來。
事故發生后,南平市城市公用事業局已成立事故調查小組和善后處理小組。
飼養員是多年老員工,飼養猛獸經驗豐富
說起老袁,動物園的工作人員都為老袁的不幸悲傷不已。公園的負責人和同事說,“動物園建立的時候老袁就進來工作了,一直到現在,都30多年了,本來還有幾年就可以退休安享晚年了。”
同事說,老袁飼養動物已有20多年的經驗了。雖然公園職工會輪崗飼養不同動物,但老袁主要負責飼養猛獸,所以在猛獸的喂養方面經驗豐富,和動物也建立了很好的感情,“因為動物養久了,他經常摸著老虎頭都沒事”。
工作人員稱,傷人的這頭金錢豹是頭12歲的公豹,當初是從別的動物園交換過來的,已經在九峰山動物園呆了11年,“老袁從豹子引進公園開始就一直飼養著,所以是看著它長大的”。
雖然飼養員跟豹子感情很好,但豹子昨日突然將飼養員咬傷的情況,還是讓工作人員始料不及。
工作人員說,每天上午9時左右,飼養員就會給豹子喂食,“每天喂一次肉,2公斤左右。”
死者女兒現身網絡辟謠:“爸爸一生都盡職盡責”
昨日上午11時許,有網友發布微博稱,被咬傷的飼養員原為鱷魚飼養員,是臨時頂班,為豹子開籠時被豹子咬中頸部。有游客見狀呼救,動物園方面一邊封鎖道路,一邊拿麻醉槍向豹子開槍,而飼養員由于被咬破頸動脈,當場死亡。
微博發出后,引來了大量網友的關注,有網友在網上留言猜測可能是因為天氣炎熱的緣故,動物脾氣也變得暴躁起來。“豹子可能餓壞了吧,”也有網友認為可能是豹子太餓了,才會想到去攻擊別人。
記者昨日在微博上看到,一個名為“靜V軒”的微博在自己的微博上回復網友稱:“(飼養員)是我爸爸,他是一名老員工,根本不是什么臨時的,大家不知道的不要亂傳,謝謝你們了,我爸爸一生都盡職盡責,他是個好爸爸。”
記者看到,大量網友在看到“靜V軒”的回復后,紛紛在微博下面留言表達自己的哀思,并鼓勵博主要堅強面對。
南平市城市公用事業局張副局長稱,老袁膝下只有一個女兒,目前初步按照工傷處理,小組還在和家屬就后續協調和賠償問題進行商討。記者昨日嘗試聯系家屬,但工作人員表示,由于家屬目前情緒悲傷,不方便透露聯系方式。
疑問一:哪些因素使金錢豹“翻臉不認人”?
動物園的猛獸往往野性較弱,哪些因素會使金錢豹突然獸性大發?
記者就此采訪了曾在福州動物園飼養猛獸長達30多年的劉師傅。劉師傅告訴記者,雖然不少人認為動物園的動物野性退化,但是畢竟還是猛獸,因此飼養員在打掃衛生、喂食等過程中,都需要十分注意安全。
他說,動物都較為敏感,在飼養猛獸時,安全規范的操作是第一要務,接觸動物時,更需要謹慎行事。
疑問二:是否存在安全操作錯誤?
記者了解到,對于猛獸飼養員,動物園一般都有一整套安全生產操作規程,這是飼養員需嚴格遵守的。包括給動物過籠、喂食的規定,以及每天鎖門的安全保障等。
劉師傅介紹,在動物園里,猛獸居住的“寢室”,往往分成間隔開來的兩間房,在飼養員需要幫動物打掃或者喂食時,往往采用“過籠”的方式進行,并不會“毫無阻隔和保護”地直接跟動物接觸。也就是說,兩間相隔柵欄門的“大寢室”,是分為兩間小的,每次飼養員先打掃其中一間空置的,并將中間的柵欄門鎖牢,這樣就能將飼養員與猛獸隔離開來。
當一間打掃完畢后,飼養員再站在“大寢室”外,通過在籠外驅趕的方式,將猛獸從第二個房間趕至已經打掃完的第一個房間。而兩個房間中間的門,如果是推拉方式,飼養員也必須站在“室外”進行推拉,拉開門看動物“過籠”后,再迅速將門推好鎖上。當然,整個過程要“眼疾手快”。在整個操作過程中,飼養員必須置身“室”外。
那么是否存在袁姓飼養員在飼養過程中出現不當操作?
記者從南平市延平區安監部門了解到,昨日該單位工作人員已趕赴現場了解情況,據介紹,他們在現場初步觀察后發現,園內的設施從外觀看是完善的,不存在破損等情況。而事故的原因還在進一步調查當中;是否因飼養員存在操作不當,還不能確定。(海峽都市報閩南版記者 施建華 薛輝/文 黃孔瑜/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