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路公交車駕駛員很細心,我們老人腿腳不便,他們看到了都會照顧的,不愧為‘敬老文明號’……”日前,說起市區6路公交車,家住閩西職業技術學院附近的陳阿婆情不自禁地稱贊道。
市區公交6路線組建于1999年,貫穿巖城曹溪路、九一南路、鳳凰路等主要街道,全程17.6公里,是市區客流量最大的公交動脈之一,主要乘客以老年人為主。在這樣一條客流繁忙的線路上,全體駕駛員樹立了尊老敬老、感恩奉獻、回報社會的思想意識,在實際工作中做到“勻速行駛、禮貌待人、百問不煩、百答不厭”,2013年被評為第一屆全國“敬老文明號”,備受城區老人們的稱贊。
一頭干練的短發,做事說話風風火火的盧麗明師傅是6路公交車唯一一名女駕駛員。雖然是名女駕駛員,但駕駛起8米多長的公交車,盧師傅一點也不馬虎。“膽大心細,開車技術又好又穩”,這是大家對盧師傅的評價。“老人家大都腿腳不便,我們開車更不能急,通常都等老人家坐穩了再起步。”因為碰到下午高峰期,在站務室沒休息幾分鐘,盧師傅又急急忙忙地出車了。“6路車開得穩,進入6路的駕駛員必須是在公交崗位上工作兩年以上的星級駕駛員,都是老駕駛員,駕駛技術沒得說。”談起6路車的駕駛員,站務室站務員章大姐贊不絕口。
因為6路車開得穩,很多老人都是專門乘坐6路車的。“現在社會已經進入老年化,老年人比較多,我們能照顧的就多照顧。”駕駛員董文師傅說。
在6路,老人家坐錯車、坐錯站、不認路是常有的事。一次,一位老奶奶坐錯了車,又忘記了站名,焦急萬分。老奶奶不會說普通話,駕駛員廖月璋師傅用客家話和老人交流后,判斷老奶奶是坐錯了方向。到了終點站,廖師傅先安撫老人,并讓她繼續坐自己的車。從終點站一路沿線返回,廖師傅逢站必停。功夫不負有心人,最終老奶奶找到了自己下車的站點。
一直以來6路車好人好事層出不窮:駕駛員盧協高、楊銀水、盧麗明、尹基幸等師傅拾金不昧、主動上交所拾財物,盧麗明師傅見義勇為,主動為道路車輛滅火……廖月璋師傅還獲得“龍巖市最美勞動者”、“福建省五一勞動獎章”榮譽稱號。2009年8月被省總工會評為省級“優秀線路”;2012年被市總工會評為市級“工人先鋒號”。老年人滿意度測評和社會評價,6路公交車滿意度達到98%以上,在市、省、全國范圍內被表彰為“敬老文明號”。
每天天剛蒙蒙亮,市區6路公交車駕駛員廖月璋師傅,手拿扳手,一會兒敲敲車胎,一會兒彎腰檢查底盤。環繞車身兩圈后,廖師傅擦了擦額頭上的汗珠,看了看手表,表針指向6點30分,這是首班車的發車時間。廖師傅放好工具,熟練地上車,啟動發車,車子穩穩地駛出首發站。從早上6點起床到晚上7點多收工,這就是6路“敬老”號公交駕駛員每天的生活。(見習記者 黃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