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大如年。”作為二十四節氣中重要的一個節氣,龍巖市民都在冬至前后開始大進補。俗話說“逢九一只雞,來年好身體”,雞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具有很好的滋補效果。龍巖人尤其客家人愛吃雞,可是市面上雞肉品種多樣,如何能買到肉質好的雞呢?
12月22日,記者采訪了在市場賣了十多年雞的養雞場老板陳大姐,她告訴記者選雞的一個秘籍:“三看”。
一是看雞爪。散養的雞價可比在籠子里或者養雞場養的雞值錢多了。可普通市民根本不會分辨啊,怎么避免用散養雞的價格買到籠子雞?陳大姐說,首先看雞的爪子。散養的雞爪一般比較臟,如果發現雞爪里有淤泥沙子或者樹葉雜草之類,恭喜你那多半是散養的。而養雞場里養的雞爪則看起來白白凈凈的。不過有些無良商販會因此故意把雞爪搞臟,蒙混消費者。這時候也不要擔心,掰開雞爪看看,如果雞爪縫里也黑黑臟臟的就是散養的;如果只是表面臟,雞爪縫里很白凈,那就多留個心眼。
二是看顏色。陳大姐說,翻開雞毛,查看雞身上的顏色可以大致判斷雞吃的是什么。喂谷物的雞是最好的,雞皮一般是黃色的,這種雞肉質香有韌性;喂玉米的次之,雞皮黃色偏白,這種雞一般比較肥,比較多雞膏;喂飼料的最差,肉很柴,雞皮比較白。雞皮和雞爪顏色較黃的,說明雞養的時間比較長,這種雞肉也會比較好吃。
三是看大小。無論是閹雞還是小母雞,雞大小適中最好,體型太大或者太肥都不好吃。陳大姐說,只要掌握了這三看的技巧,買到的雞肉即便不是散養的肉質也不會太差。怎么樣,你學會了嗎?(記者 劉玉榮)